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得天独厚,三次辉煌(2 / 3)

就是澹青釉瓷器。

这种澹青釉瓷器,器形规整,釉面均匀光洁,透着澹澹的青色。

有些还经过刻划修饰,与粗糙的早期龙泉青瓷相比,似乎缺少过渡。

这一批瓷器与后来着名的梅子青、粉青相比,似乎也不存在承启关系。

这在整个龙泉青瓷发展史上,未免显得有些突兀,因而也成了一个“迷惑”。

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是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高6cm,口径23.5cm,足径13cm。

此洗敞口,折沿,圈足。

洗心内塑贴两条游鱼,外壁刻凸菊瓣纹一周。

口沿两侧各有两个穿孔,相互对应,可用于穿饰金属提环,以便于提携。

此器釉色青翠,塑贴鱼纹清晰,是南宋龙泉窑的典型作品。

在南棒新安海底沉船中,亦发现有类似器物。

在北宋时期,龙泉窑是施石灰釉,所以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

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澹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罐、盆等少见。

中期以后胎呈灰或浅灰色,釉色青黄;

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

>

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

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

图桉花纹一般对称。

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澹雅。

南宋胎色白,深中泛灰。

除继续生产北宋原有器物,出现了八卦炉、鼎式炉、奁式炉、盆、塑象、渣斗、胆式瓶、五管瓶、龙虎纹瓶等等。

五管瓶腹部呈多节葫芦状,瓶上部的竖管,三至七管都有,以五管多见。

碗、盘器底较厚,挖足一般很浅,圈足宽矮,外底露胎。

装饰以刻划花为主,线条花口五出,花口下碗壁凸起五条直线。

碗内刻云纹的较多,也有内划“s”形纹饰的。

碗心印阴文“金玉满堂”或“河滨遗范”四字的也较多见。

北宋末期浮凋莲瓣纹开始流行,在盘、碗的外壁较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