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国宝修复,不缺大师(3 / 3)

它高4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39厘米。

慧眼独具的马馆长,在众里寻到它,立即认定这件外表蒙尘的古董,无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研究价值方面来评估,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青铜鑑年代久远,自然和人为造成的破损极其严重,修复工作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而且,将一件出土文物变为博物馆展柜中的展品,其间的复杂程序亦不是外人可以想见。

青铜鑑的修复工作,因各种技术难题的无法解决而时断时续。

直到最近一段时间,上博青铜器修复组组长,才终于倾15年之力,完成了这项艰难的工作。

上博特为该青铜鑑举办展览,让观众有幸触摸华夏2000年前的文明。

一个人与一件古董,相识相知相处15年。

不管是谁知道的,都会惊异于这段经历的崎岖漫长。

当然,也会好奇这段厮守中,每个时间节点上生发的掌故。

异常艰难的12道工序,每一道都是难关。

从1996年接受修复青铜鑑的任务,这件宝贝就走进了修复大师的生活。

15年的时间里,他观察它、琢磨它,想尽办法征服它。

文物修复工作,其实更是一场人类心智才智与时间的对抗。

这件青铜鑑,就被认为是青铜器修复工作开展以来,破碎缺损最严重、修复难度最高的一件。

这样的青铜器,不管是在哪家博物馆之中,都是十分少见的。

一般遇到这种青铜器,都是放弃了,哪里还能修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