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 人事天命(4 / 14)

到彼此眼中的疑惑。

只听贾文和续道,“诩听闻袁绍长子与幼子各自结党,袁绍一旦死,二子必相争,此辈皆鼠子,纵有十万之众,不足为虑。”

“河北士气已溃,士庶心向许都,到那时发兵渡河,河北吏民必翘首以待明公,河北指麾可定。”

荀攸淡淡听着贾文和侃侃而谈,没有插话。

“愿能如卿所言。”曹操捋须欢笑,等到他喜色略减时,缓缓道,“二位皆言之有理,此事容孤再思。”

二人出帐之时,贾诩见荀公达减下步速,两人相互揖了揖,心照不宣地并肩同行,耳边是荀公达低而慢的语声,“先生方才所言,出我意料。”

贾诩低眉理了理袍角。

“先生今日颇似儒士。”

贾诩侧首望去,回道,“君所言亦出诩意料。”向来说话平缓而显拙的荀公达突然开始人身攻击,怎能不让人意外。

他贾文和出身凉州士族,世代传经,自然是儒生,“似儒”一说却是在讽刺他往日行迹。

有“毒士”之称的贾文和突然满口仁义,让人怀疑是否吃错药也是情理之中。

贾诩一直隐约觉得荀公达对他带着莫名的敌意,像是在时刻警惕防范他,以至于对他从没有好脸色。只是此人那张平淡而少波澜的脸也绝少有好脸色的时候,因此表现得不明显。

“白起亦曾悔杀降,何况曹公?”贾文和好脾气地不与此人计较,慢悠悠道,“军师不必恼我谏言,曹公必不肯听。”

白起会后悔是一回事,杀降与否是另一回事,重来一次白起还是会杀降。

他贾文和谏言释降是一回事,曹公听与不听又是另一回事。

“有一问诩积压心中,盖有失礼冒犯处,不好相询。”贾文和道,“从祖父子,血缘已疏。军师视彼,与彼视军师,情谊等否?”

明知贾文和是有意“回敬”他方才的讽刺,这句话仍留在了荀公达脑中,盘旋不去。

这句话他早曾听过,早在二十多年前。

眼前是行列整齐的巡兵,星罗棋布的营帐,荀公达的思绪却跳跃回二十多年前的马车上,乡道并不平整,马车颠簸,他膝上沉甸甸的,掌心小心护着刚刚睡着的小孩。

小孩才到他膝盖高,头顶一左一右梳着小揪,细嗅有奶香的脸颊犹有泪痕,睡着后小手仍不忘攥着他的衣襟。

那是不到两岁的荀忻,还可以称之为婴孩。

眼见好友那副屏气凝神,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