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在经学一道上,无人能出其右(1 / 3)

如果只是对先贤之言进行解释,根本就用不着想。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而墨义的根本,并不在解释。

相比之下,它更像是后世科举之中的八股文。

只不过,没有八股文那么僵硬的格式罢了。

不仅需要答出题目的来源,用简练的语言来注解。

更重要的,需要引用历代大儒的学问,为自己的注解做凭证。

说白了,考的不仅仅是读书背书,还需要将学问灵活运用。

最为恐怖的是,后世的八股文考试,都取自四书五经。

范围再大,也逃不出这九本书的范围。

最多是拼拼凑凑,以某个刁钻的角度,让人来作答。

而大唐的墨义,却根本没有范围可言!

只要是包含在儒家经典之中,都可以考!

正式的科举之中,墨义足足有二十道题!

但凡是读过几年书,东拼西凑的也能考个差不多。

可现在,就一道!

要知道,主考官之中的孔颖达和陆德明,都是当代经学大家!

在经学一道上,无人能出其右!

他们出的题,会不会,先放在一边,一般的学生都不一定看过,不用想也知道,他们肯定会出那种,极为生僻冷门的题目!

所有人都有些紧张。

李承乾伸着脖子,想看看两位经学大家究竟出的什么题目。

没想到,陆德明刚一说完,孔志均忽然道:“学生已思虑完毕!”

他拿起写着题目的纸条。

“德明先生的题目‘仁者之於善也,无择也,无恶也,惟善之所在’,出自《尸子?仁意篇》,汉时班固曾注...”

不得不说,孔志均有两把刷子。

尸子乃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中,杂家的主要人物之一。

儒学海纳百川,将诸子百家融汇于一身。

以《尸子》为题,虽颇为生僻,倒也不算出格。

难得的是,孔志均看一眼就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更在极短的时间之内,组织好语言,引用先人经典的注解。

等他说完之后,弘文馆一方的人,齐齐叫好。

李纲颔首微笑,轻轻捋须。

孔颖达似笑非笑的,看着对面的陆德明,挑衅的意思很足。

他们两人,本就处在不同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