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俗话说的好,想要富先修路(1 / 3)

封王不是一件小事。

尤其是封异姓王!

首先的,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问题,既然成了王爷,起码要有封地吧?

放在哪一块地方,都是有讲究的。

王爵总共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亲王,一种是郡王。

也有称之为‘一字王’和‘二字王’的。

很显然,‘一字王’要远比‘二字王’尊贵得多。

就像李二的亲儿子们。

李泰是越王,李恪是蜀王。

这些封号,都是古代国度的字号。

意味着,他们的封地在古越之地,或是在古蜀之地。

而郡王的封地,就要小上很多了。

譬如李孝恭的河间郡王,李道宗的江夏郡王。

当然,他们在王爵之中,并不是最靠下的。

抛开军权不看,还有一种王爵属于虚衔。

大唐并没有虚衔的王爵和公爵。

倒是有不少虚衔的侯爵。

譬如忠勇侯、镇海侯之类的称呼。

没有封地,只不过是个象征罢了。

宗室们是必定会有封地的。

虽说分封制早已土崩瓦解,但也是皇族血脉至高无上的代表。

他们拥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权力,同样也可以截留一部分当地的赋税。

这就导致,在王爵的封号上,皇族内部、宗正寺,以及三省,都极其的谨慎。

说到底,无非就是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把他们吓坏了。

地方权力太大,必定会导致中央的衰落。

而想要给异姓王,厘定封号,更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

整个唐朝前期,唯一得到善终的异姓王,就是程咬金。

这还是在他死后,才给的王爵。

明明叫‘鲁王’,非要加上一个‘长寿’的前缀。

意思很明显。

异姓王是能给死人,而且不能代代相传!

这也是李承乾在草拟圣旨之时,总是心惊肉跳的原因。

若是开了封异姓王的先河,皇族内部能不反对?

哪怕李二足够强势,镇得皇族上下毫无话说,可又该将柳白的封地,安置在哪?

若是只给个虚衔,这个王爵封得,又有什么意义?联想起,柳白马上就要去江南。

而江南又属古越之地。

难不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