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至岁除(2 / 9)

,法不责众,他们想来也是能理解的。”

在搬出来的人心生愤懑,又去抗议后,负责人笑眯眯地打着太极:“哎呀......一个人对你们有意见,也许是他的问题,这么多人对你们有意见,那肯定是你们的问题了,你们自己反省反省,和大家和平相处嘛。”

这话咋一听挑不出毛病,但又让人无比隔应,抗议的人不知道怎么反驳,只能灰溜溜地回去。几次下来,百姓们也发现了其中猫腻。

百姓大多朴实,没什么坏心眼,但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狡猾的智慧,在摸清楚了管着他们的那些官老爷的想法后,百姓们就开始“欺负”人了。也不是什么害人性命的狠毒手段,就是你找我借一下针线,我恰巧找不到;你请我搭把手,我正好没空;你想过来和我们闲聊,我们就立刻换话题......都是些零碎的小事,却能折腾得人苦不堪言。

在从那间棚屋里出来的人心里郁气一天天堆积时,牧淮忽然召集了不少百姓前去观刑———那个挑唆的人,被判了斩首之刑。

这刑罚并非挟私报复,而是牧淮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乱世重典,乱像也要重罚,唯有铁血手段才能最快稳住局面。不然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璇霄先生能及时赶到吗?又或者......他们换了一个人诋毁,那人能像璇霄先生一样压住场面吗?换了一件事造谣,会像现在一样好处理吗?

做错了事却不会受到处罚,必然会滋长人性中的暗面,长久以来必成隐患,这是牧淮绝不愿看见的。所以震慑必须要有,见了血,才能让他们从心里警醒,从心里敬畏。

这场斩首让那间棚屋里出来的人心中郁气如被戳破的气球,他们终于从心底感到了害怕,因为虚荣显摆、口出恶言、不知感恩是真的会死的!没人敢拿性命去开玩笑,去赌一赌刑场下一具尸体是不是他本人。

见他们的神情从疑惑震惊到惊恐害怕,牧淮便知,他的设想达到了。

*

萧国,勤政殿。

“临除夕,封笔十日———”

除夕前一天的朝会上,宫人立在阶下,向百官宣读了圣旨。

百官依次向丹陛上端坐的帝王行礼:“谢陛**恤!”

颂声如浪潮,从殿内蔓延向殿外。

“今年冬日严寒,我欲将除夕宴的花费折为米粮,分予各地死伤士卒的亲属。”萧慎扫过阶下立着的众臣,“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意下如何?

诸臣心中暗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