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0章 理学之论(第二更)(2 / 3)

精脑袋,非要认为不仁不义就不是人。

于是最后,儒生们只能不断打嘴炮,变成了虚空打靶,越来越脱实向虚。

但儒生们有一部分人,又是机会主义者,高举理学大旗的同时,快速按照人的本性来谋取私利。

搞出了一大堆的伪君子。

所以才说朱熹的学说被发扬之后,儒学就成了教条,强行扭曲了人格。

而赵宁所说的道,核心只有一条: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如果将这个理念,都注入到大宋子民的内心深处,就算朱熹天天拿着传单满街去发,有用么?

既然赵官家对朱熹没兴趣,高俅也觉得索然无味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朱熹在汴京城可谓是搅动风云。

一时间儒生们狂欢。

到了七月,朱熹提出了一个原本就在争议关口的理念:朝廷当以先贤圣哲之学而治天下,存天理而灭人欲。

随后,朱熹在汴河之畔的汴京园林讲学,阐述了他对圣学的理解。

据说讲完之后,全场欢呼,甚至有人热泪盈眶。

他们认为如果当今官家采用朱熹之言论,天下必能长治久安。

又是一个傍晚,赵宁带着赵瑾、赵瑜、赵淳,在打马球。

等中途歇息的时候,赵瑾突然问道:“爹爹,孩儿有一事不解。”

赵宁脱下外衫,用水洗了一把脸,问道:“何事?”

“孩儿听闻最近汴京来了个朱熹,许多人都在称赞他,还有人说朝廷若是采用他的学说治国,可天下永久太平,爹爹为何不派人去找他呢?”

“你认为他的学说如何?”

“乍一听,有些道理。”

赵宁笑了,说道:“这个乍一听,用得好。”

所有的歪理邪说,能蛊惑人心,都存在着乍一听的感觉。

“爹爹既然不认同他的说法,为何不派人把他抓起来,还让他在民间到处乱说?”

“尊重客观规律。”赵宁说道。

“抓他,就不是客观规律?”

“他又没犯法。”赵宁又说道,“这世间,是多样性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里面组成的,如果因为他发表不同却没有违法的言论,就把他抓起来,那以后有一个人发表真正对国家有利的言论,而宰相不认同,是不是也要抓起来呢?”

“既然是对国家有利的言论,为何要抓起来呢?”

赵宁觉得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