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民变(下)(2 / 3)

前自己刚穿越时那种“三日一朝”、乃至于“一日一朝”的勤政,而是改为十日乃至十五日一朝。

这是因为朱由榔刚穿越时,对于明清的**生态一无所知,只是觉得朝会这事,也应该是越勤越好。但经过一年半的实践,他终于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是越勤越好,明朝的皇帝们之所以这么“懒”,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一次朝会,在京文武几百号人,其实真正有发言权,可以处理中枢事宜的也就那十几二十个,其他大部分都是陪衬。

故而,咨询了瞿式耜和吕大器几位大臣后,他将原有的三日朝会改为十日一朝。但就在丽谯楼周边办公的内阁和六部却几乎每天都要开会,如此一来,大大加快了工作效率,中低层官员没必要参加这些个自己根本没发言权的会议。

所谓大权集中,小权分散就是这个道理。

瞿式耜斟酌道

“无论如何,大规模出兵还不是时候,但万安来的那股义民可以先让堵胤锡接收安置,那刘靖倒是个有本事的,可以给个军职安置下来。”

吕大器却是在一旁道

“陛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如今江西四处起火,州县沸腾,谭泰、何洛会等人无暇他顾,正是用武之际啊,若趁机提一偏师北上赣州,赣南百姓必然响应,内外齐攻,焉有不克之理?”

朱由榔有些左右为难,打吧,一旦全面开战,扩军和粮食、装备都没有准备完成的明军恐怕占不了太大优势。

可是如果不出兵干预,坐视赣南百姓被对面剿灭,自己良心那一关过得去过不去另说,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就这样白白浪费,满朝上下的士气也会受到影响。

王夫之此时谏言道

“陛下,以臣言,此事不是做还是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无论如何也不能坐视赣南百姓被清虏残害,否则,将来就算打回江南,百姓又当如何看朝廷?”

“只要能遣一偏师,就算败了,也要两江百姓一个交代。”

王夫之的话说到了点子上

民心才是最大的本钱,朱由榔一无雄才大略,二没有外挂系统,能够统合各方势力,靠的便是头上这杆“明“字大旗。

说实话,老百姓对于大明朝恐怕也没什么好印象,但凡事最怕对比,如果明廷在百姓危难之时,伸手相助,只以**宣传效果而言,就算打了一场不输桂北的大胜仗。

“通知高一功,无论如何,都要成功掩护接应西迁百姓,必要时,可以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