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成都战役(上)(2 / 4)

常,其父王潆是弘光朝的内阁辅臣,又出任过登莱巡抚,也是殉节之臣,他本人虽然降清,但手中没有血债,当初在辽东时,亦颇有战功,对于王遵坦而言,没必要非得和豪格一起一条路走到黑,若是临场倒戈,说不得还能延续家族荣光。

所以,当锦衣卫联系到其人时,王遵坦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反正。

六月二十六

明清两军正式在成都城外对阵。

大概是在后世双流机场的附近,光复前军、左军拢共六师,六万余人和豪格正蓝旗万余精锐,及万余绿营分侧列阵。

成都平原一马平川,八万多大军排开架势,竟是毫不局促,但这也让豪格信心倍增,如此地形,正是清军得力之处。

但光复军将士却已然不服当初在广西、湖广时那种恐慌畏惧了,经过三年半的战争,一场场胜利累积之后,对于所谓八旗劲旅,明军将士不再有某种畏敌情绪,至少对于此时的明军上下而言,什么满不满万,也就是那回事而已。

于是乎,当豪格使用熟悉的骑兵围绕骚扰,企图动摇明军阵型时,对方却是岿然不动。

三年来,曾经那支被清军撵到两广云贵,最后被朱由榔东拉西扯拼凑起来的残兵败将,已然脱胎换骨。

高一功矗立在中军帅旗之下的高台,按剑观望,每下一令,都由身侧掌旗甲士传达。

光烈朝改制后,不同于以往五军都督府只是武将虚衔,一军都督被视作武将的最高成就,类似于唐宋时期的建节,虽说权力比起节度使那种生杀予夺出于一人肯定差远了,但不受文官太监辖制,独自领兵数万,只需向天子负责的权柄,还是让武将们心折,私下都称呼都督为“督帅”

随着时间推移,明军武器装备已经越来越齐全,如今每营火铳装备已经达到近半,也就是一千三百支左右,这六万大军,就有近三万支火绳枪,还另有两个炮营合计一百零八门火炮。

着甲率超过四分之一,包括长矛、刀盾等冷兵器也全部完成制式。

军容整肃,以哨为小阵,营为方阵,方阵每面为一个厢总(将原千总所辖单位定名为厢,并固定每营辖四厢),阵锋甲士在前,长矛居次,火铳最后,结为空心大阵。

这回明军的空心方阵,可就没有以前那么好破解了,一方面是火铳装备率更高了,火力输出倍增,而且明军还在人数上占有压倒性优势。

另一方面,还有另一个大杀器的加入——火炮。

高一功把口径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