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来自吐鲁番的阿卜杜拉,这个时期也是叶尔羌汗国历史上最后的辉煌,阿卜杜拉死后,国家就会陷入分裂与内战之中,直到被准噶尔有机可乘。
沈平鸿跟着理藩院的使团,从甘肃卫开始出发。
虽然事前他们已经做好了许多准备,包括充足的淡水,干粮,以及防身武器。
锦衣卫专门抽调了执行司和探马司的精干力量数十人,加入其中,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使团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虽说成立三年多了,锦衣卫在关内的情报网也比较完善,但对于西域以及关外的大漠草原,还真是两眼一抹黑。
虽说,短时间内,锦衣卫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满清身上,但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很多东西,还是要提前布局的好,哪怕只是留下几根钉子呢?说不定日后就有功效。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沙阵阵吹拂过,两百多人组成的使团,在朝阳渐起的嘉峪关外,显得额外渺小。
这里是近千年来中原王朝所控制的势力范围边缘,再往西走,就真的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了。
他们在这条数百年前,曾经繁荣不比的商路上,也显得额外亮眼。
因为这些年来,尤其是明末以后,这边别说是官方使节,就算是民间商贾也很少到西域来了。
使团首领是理藩院郎中,名叫陈焕之,因为当初在广西时,有跟随王夫之招抚土司卫所的经历,所以这次矮子里面拔高个,被挑出来当了主心骨。ωωw.
还有几名翻译,都是之前通过边境榷场互贸时找到的。
虽说由于商贾不通,这条路上马匪、响马已经很少了,但毕竟不敢拿生命打赌,多以队伍里的武器装备还是很齐全的。
哪怕是沈平鸿、陈焕之这样的文官,也是一人一杆火铳。
而且队伍中的护卫,除了火铳以外,还都是军中挑选出,善于骑射,武艺超群的。
毕竟在这种一两百人的小规模作战里,个人武艺和弓箭的威力,还真就比火铳要强。
队伍在六月份,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吐鲁番,和叶尔羌的边缘政权联系上了。
在此之前,他们经历了两次小部落的劫掠,好在这些小部落都是欺软怕硬的主,使团一把武力亮出来,一通箭雨、铳弹下去,就屁滚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