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旧计新施(2 / 4)

“未必,前日我带人打马试探清军守城兵卒,依我看,樊城狭隘,充其量,也就万余守兵,我军四师人马,如何弱势?”

“且樊城不比襄阳,护城河狭窄,或可用渠道爆破之法!”

此言一出,又激起许多讨论,有主张从李过那里借半个营重炮来的,也有主张在樊城北面高地堆个土坡,而后居高临下用火铳压制的。

大多都是以前明军和顺军攻城时的常用伎俩

而高一功不发一言,一边仔细聆听麾下将领们的发言,一边细细打量着眼前沙盘,足足过了半刻钟,才突然出口问道。

“锦衣卫那边的说法,清军大量兵马是聚集在南阳方面吧?”

高一功一语点出关键,攻取樊城,最麻烦的倒不是攻城,毕竟这事情明军这些年干了不少,樊城也不是襄阳,有的是方法伺候。

麻烦的是如何一边攻城一边防范自己的菊花不会被清兵捅。

这才是济尔哈朗采取策略的初衷,以少部分精锐扼守樊城、襄阳,而大部主力绿营及硕塞的镶红旗,则部署于南阳、新野等距离战场偏远些的侧后。

如果明军包围樊城,那南阳方面的硕塞就会带兵迅速南下,攻击高一功背后,届时前有坚城,后有敌军,就十分棘手了。

而若是想一边防范南阳清军,一边攻城,所谓“十则围之”,明军兵力不过是樊城守军的四倍,若是再分出一半阻援,又缺乏攻城火力,实在难办。

“要不,先把南阳的清兵引过来,解决这些个麻烦,再回头攻城?”

郭君镇思索试探道

一旁的党守素连连摇头

“那鞑子将领又不是狗,哪有这么蠢?没见到我们全力攻城,是不可能跑过来袭击的。”

高一功站起身来,看着那沙盘默默无言,突然似是想起了些什么,向众人问道

“离清明还有几日?”

众将一时面面相觑,这都督怎么还问上节气了?

直到队伍末尾的一名有些文化气,四十出头的中年将领回答

“回禀督帅,春分已过十日,尚有四日,便是清明。”

其人乃是郭君镇部录事参军,名唤邓岩忠,原本是大明举人出身,但出身寒微,由于不忿朝廷**,愤而从贼,被李自成提拔为侍郎,感恩其知遇之恩,李自成死后,他便坚持抗清,随高一功辗转湖广,直到隆武朝重归朝廷。

光烈朝后,被重新任命为录事参军兼佥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