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犄角已破(2 / 3)

心他们捣乱倒戈吗?

的确不担心。

非常有意思的是,自古以来,二狗子都比自己人更容易获得信任。

原因很简单,当选择公开背叛自己原先阵营时,他们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倒戈?你敢保证你逃回去,满清不追究你?别搞笑了,你说摄政王宰相肚子能撑船,莫不是忘了博洛是咋死的?

当年朱元璋甚至将倒戈的蒙古兵编成了三千营(京师三大营之一),负责宿卫京畿,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乎,归正营在战场上,分外敢战,甚至比一般的明军马营要厉害得多,毕竟他们本来就大多是弓马娴熟的满蒙骑兵,如今又有比清廷更加坚固锐利的武器装备,战斗力竟是比以前还要强了。

北伐之前,江淮明清对峙,归正营在小规模袭扰清军,临战冲阵等等作战中,颇为显眼,屡立战功。

年前冬季,两军互派小股精锐,互相袭扰,归正营也斩获不少。

朱由榔非常大方地赏了杜尔德一个伯爵,坚定了对方要做“大明金日磾”的决心。

而且对于立有战功的归正营将士,也一律按照明军的标准予以赏赐。

不过有意思的是,此时的归正营满蒙将士们,已经全部蓄发,又改了汉姓,如杜尔德原本姓叶赫那拉,如今却是干脆直接改姓叶,朱由榔册封爵位之时,听闻对方改姓,唤作叶尔德,直说这名字改得不好,听着像个西洋人似的,亲自赐名叶忠允,以作勉励。

其实这样的事情早有先例,明初以降,大明尚存的三十五个伯爵中,南宁伯、东宁伯、怀柔伯、伏羌伯,还有一个恭顺侯吴允诚,都是蒙古人出身。

尤其是吴允诚,在永乐朝,一度担任正一品都督,总督京营军政,多次扈从朱棣北征,荣宠一时,虽然距离汉朝的金日磾还是有点差距,但也相差不大了。

杜尔德接过圣旨,感激涕零,顿首再三。

有了领头的榜样,其余军佐士卒纷纷效仿,大多按照原本姓氏中,取一个汉姓里有的字,用作自己的姓氏。

其中,也有少许爱新觉罗部落旁支出身,的改姓为艾、罗居多。

事到如今,若非还能说满蒙语言,否则光从外表上,还真难分辨这些归正营骑兵是不是汉人。

当然,有了正式工作固然好,不过劝降的工作自然也不能落下,但凡有明军围困孤城,都会让归正营派出少许人手,参与劝降。

樊城这次也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