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幕府山下(3 / 4)

才交予朱由榔御裁。

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大臣,可以当场申辩。

这种程序,看起来好像颇为麻烦,但经历过万历、天启、崇祯等朝**的大臣们却知道。

这比当年打嘴仗强多了

因为在讨论之前,朱由榔定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无论是什么议题,对策,方案,都必须明确写明计划时间、预算、人员。

简单来说,必须拿出具体数据

比如,陕西都督府军费预算二百万,那这二百万你花在那些地方,养多少兵,有那些编制,组建工作什么时候能完成?

二,任何争执,都不能以攻击个人为前提,论事不论人

如果你对谁有意见,请上疏交予都察院,启动调查程序

这也和朱由榔去年的另一项颇受争议的**改革有关,那就是修改了都察院的职权。

都察院地位超然,可以弹劾宰相不假,但却往往是过去大明朝嘴巴仗的主要战场。

朱由榔没有废止对方纠劾之权,但却加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可以闻风议事,但事后必须立案调查!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确切事实,现在的都察院是无法扳倒其他官员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这都察院的职权就变小了

因为还有第三个原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有预算,就必须有决算!

这也是朱由榔对于都察院改革,在剥夺限制部分职能的同时,却加强的另一个方面。

财政审计制度

光烈四年,都察院就建立了审计署,但那时候审计署的地位还并不高,只是给内阁和财部打打下手,临时充当下会计。

而现在却不同了,就在会议之前,朱由榔将审计署独立出来,虽然还是挂在都察院名下,但主官由原来正四品的判曹,改为正三品副都御史。

不仅是审计署,整个都察院,都由过去那种零散状态,被整合拆分为四个署:审计、廉政、监察、检校。

除了审计署外,监察署和过去的监察御史差不多,只是集中办公了而已;廉政署专门用于反贪,不是过去那种“风闻纪事”的那种,而更类似于执法部门,可以外派巡视,甚至配属必要侦查武力协助的。

检校署就比较闲了,干得才算是正儿八经“御史”干得事情,记录、收受和保管文件,撰写报告,提供意见,算是真正的“言官”。

每署各自有一位正三品副都御史掌管,下面根据不同工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