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现在台湾岛内情况究竟如何?”
幕府山别苑,专门用于开会的偏厅中,一幅较为粗略的台湾地图
朱由榔打量着地图,对身侧过来汇报的锦衣卫都指挥使赵纪问道
身后李定国、李过、枢密院海军署都承旨陈泽、海军兵学苑祭酒郑芝龙,也纷纷侍立。
这时候已经有“台湾”的称呼了,以前大多称呼为琉球、大员
说起来,这个名字主要还是跟郑氏渊源颇深,天启崇祯年间,“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郑芝龙附之,始称台湾”。
光烈朝在官方文书上,也逐渐以台湾代替了过去的大员、琉球。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由于地理定位不同,琉球、大员听起来实在像是某个藩属国,而并非大明的直辖国土。
赵纪仔细回报道
“郭怀一起义以后先后在台南一带聚拢不下两千众,但大多只是民夫而已,缺乏武备。”
“本来打算南下攻打热兰遮,结果半路被一百多名荷兰兵碰上,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击溃。”
“郭怀一退出热兰遮城外四十里后,带着近千残部,继续向北流窜,一路上打出大明永宁卫参将的旗号,倒是收拢了许多人员,现在到底兵力如何,不好估计,但应当在两三千之间。”
一旁的李定国闻言好奇
“台湾有这么多人丁吗?”
这问题也不奇怪,毕竟在这个时代主流观点里,台湾那都是不毛之地,连朝廷都懒得管的,居然有这么多人口,还能聚拢出两三千人马来?
不等赵纪搭话,一旁的郑芝龙就已经帮忙解释
“殿下,台湾虽然一直没有受内陆辖制,但自万历以来,不少江南、岭南、福建百姓苦于租税盘剥,屡有出海求生,眼下全台,恐怕已经不下两三万户,而且主要聚集在台南热兰遮,和台北鸡笼,十分紧密,能凑出两三千人,也不奇怪。”
郑芝龙这一番话是极具权威性的
为啥?
因为他本人就是当年开拓台湾的领军人物,可以说,台湾能像现在这样,沿海地域被开发,而且人口也从以前的不毛之地,变成五六万上下。
他和当初的老大颜思齐,是主要经手人。
可以说,郑氏一家和台湾的渊源都很深,当初的郑芝龙,就是在颜思齐死后,接手对方在台湾的产业旧部,才逐渐从昔日小马仔,慢慢变成大佬。
天启六年到七年,福建遭遇了严重的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