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送房子、送银子、送女子(2 / 3)

的进项不甚了解。还请您点拨一二。”

张县丞笑道:“咱们一个县里做官。何须生巴巴的称呼什么县丞,自称什么属下。

我比你虚长几岁。以后咱们兄弟相称就是了。

你年轻,又是第一回补缺。怪不得不知道进项。

我给你讲讲。县衙主簿,一年有四进。其一秋赋,其二徭役,其三杂事,其四节礼。

其中秋赋是最肥的。四进加起来,你一年弄上个一千两银子不成问题。一任就是三千两。

对了,怎么没见令尊、令堂陪你一起上任啊?”

朱载圳道:“他们在顺天府过惯了。故而没一同来泉乡县。”

张县丞有些发急:“赶紧接来!四进是正项银。令尊、令堂的两个寿辰是杂项银。

一年办两个寿辰,下面的六房吏首、三班班头、各乡的乡约都是要送拜寿银的。

千万别小看了拜寿银。按照咱们保定府的行价,吏首、班头、乡约每人要送七两银子。

咱们县有十八乡。十八加六再加三,一人七两就是一百八十九两。一年两寿就是三百七十八两。三年就是上千两。

不拿白不拿啊老弟。”

朱载圳装出一脸喜色的样子:“啊,要这么算。我这一任官当下来,岂不能赚个四千两银子?”

张县丞笑道:“那就要看老弟的手黑不黑了。手黑一点的能弄七八千。”

怪不得都说大明是国穷官富。

做一任小小的正九品县主簿,三年下来竟然能弄七八千两银子。

朱载圳道:“看来小弟我没接着往上考,到吏部挂牌子候任是做对了。”

张县丞摇头:“也不能这么说。有利有弊。那群接着考进士的,是本大利也大。”

高典吏插话:“可不是。跟我同是嘉靖二十八年中举的一位乡谊,一直没有在吏部挂牌子,又考了三科,苦巴巴的熬了九年,终于得中二甲。

今年人家已经升知府了,还是升到浙江做知府。他这一任,即便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到离任也能赚个十万雪花银。”

朱载圳发现,大明这些“可爱”的读书人把做

M.官当成了做生意。

三人在马车上聊着天,不知不觉到了县衙之中。

钱县令先在大堂内接见了朱载圳。

这位钱县令五十多岁,虽是进士出身,却一直没有升上去,在北直隶几个县转着圈当县令,成了个“老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