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咱不玩热削藩,就玩阳谋(3 / 4)

册之中,耳朵中,满是织造的声音,抬头看向一排排的织造机,目光中闪烁过一抹光亮。

自己真的是糊涂,三百六十行,那么多行当,养几十个藩王还不容易?

收回了藩王封地,他们就没了土地,或手中的土地只是花钱购置的,数量偏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和藩王的关系就不大了。

既然第一产业没搞头,那就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呗。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和供应业、建筑业。

电力、燃气之类的,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建筑业?

这个貌似也没什么搞头。

京师寸土寸金,住宅最低也要两百两,寻常的大宅院,少说也要千两,就官员那点俸禄,没几个人能买得起。

一般官员,要么在城里租房子住,要么就去城外,花二两银子买个占地半分的小宅院。

别说明代了,就文人高度吹捧的宋代时期,也是一个样。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混了一辈子,连个房子都买不起,穷酸的要命,最后写了句:

“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那意思是说,我都说了,我老了都没钱买房子,你们还不相信我?

不过苏辙也不是个例,他爹苏洵也没房……

加上大明没炒房团,学区房,市场潜力也就那样,若是让藩王进军房地产,估计他们会破产。

做一做排除法,那就只剩下采矿业与制造业了。

朱允炆准备安排朱桂干点采矿业,就挖煤吧。

煤这种东西,开出来多少,能用多少,现在还不需要考虑市场饱和度。

除了日常取暖烧煤之外,熔铜、冶铁、烧砖、陶瓷哪里不需要煤炭?就连一些地方弄点盐,都需要用煤炭来当燃料。

最让朱允炆郁闷的是,明代煤窑中,官府资质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是民间煤窑,所谓的“听民自采”,官府只收取课税。

既然如此,那就搞个国有企业吧,民营与国有并存,先把藩王的后路安顿好了。

只有让这些从商或干实业的藩王发达了,过上好日子了,那些藩王才会主动上交封地,从事商产。

这才是真正的削藩之策!

咱不玩热削藩,就玩阳谋。

跟着朕走,有肉吃,不跟着朕吃,只能喝汤。

虽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