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国情变,对策变(3 / 3)

则三五百,多则上千。

面对这些政务,朱允炆更多选择了退居二线,让朱文奎、内阁、六部负责,自己主抓军务,甚至连迁都如此大的事,都是朱文奎在操持。

不过朱文奎现在轻松多了,东宫官杨溥、胡濙等人都回来了,有这些人分忧,朱文奎在**政务上更得心应手。

大封赏之后,朝廷中又出现了一批公侯伯爵。筆趣庫

张辅因为抗倭援朝的军功,正式晋升英国公。

袁岳因为平定兀良哈叛乱,从忠勇伯晋升为忠勇侯。

平安因为多年训练有道,拱卫北方边疆有功,加之在忽兰忽失温时表现英勇,一跃成为镇北侯。

谭渊、刘启夏、段云、徐凯、史阿尔斯郎等人升侯爵,薛禄、瞿陶、高忠光、周大志、拉克申等人升伯爵……

铁铉入内阁,杨溥升兵部左侍郎,宣青书升兵部右侍郎,杨烽火成了五军都督府大督官,徐钦调东宫,担任太子少保……

除此之外,按军功升迁者合四千余人,其他皆给赏赐。令人惊讶的是,大封赏之中并没有徐辉祖、朱棣两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