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盼念心切,归航夜候(3 / 4)

加急,让开道路!西路水师归航!”

四名驿使催马奔驰,马蹄踏在混凝土道路之上,蹄铁与地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到了驿站,驿使根本不休息,换了马匹,接过水囊与馕饼,再次奔出。

消息传入金陵,经水师的船过了长江,在码头上马再次北上。

完备的混凝土道路为快捷的消息传递带来了极大便利,一路向北的道路十分通畅,百姓与商人听闻到加急文书的消息纷纷让开中间道路。

西路水师归航的消息如风一样席卷开来,从交趾到北京,长达六千余里的路程,消息竟只用了十日,便传达到了北京!

这个速度,创造了大明加急文书传递的一个奇迹,驿传日行六百里的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新驿传的结果,是驿使六百里一换,平整混凝土道路,日夜兼行的结果。

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两份文书,一份是交趾都司都指挥使韩观发来的,一份则是朱能发来的。

不用看韩观的文书也知道内容。

拿起朱能的文书,

朱允炆肃然打开,看着字里行间的航行之事,朱允炆忍不住皱起眉头。

穷尽力量漫长的寻找,只找到了六名军士!

两千余人的队伍,只有这么六个人活着回来!

朱允炆将文书递给解缙,肃然道:“命二皇子监国,杨士奇、铁铉、徐辉祖辅之,内阁解缙、工部尚书黄福、吏部尚书杨溥,吏部尚书**刚、兵部尚书杨荣、户部侍郎周忱……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李坚、陈挥……五军都督府谭渊、段云……国子监祭酒胡濙、司业叶灵儿、匠学院院长周昌……随朕前往金陵,迎接大明将士归来!”

解缙等领命。

虽六人,但朱允炆几乎动用了朝廷主力,肱骨大臣一同前往。

解缙、杨士奇等人看过文书之后,一个个黯然神伤。

但没有人质疑朱允炆当初的决定,因为那一次航行带来的高产农作物已然开始走入大明千家万户。

土豆、番薯本身就是高产农作物,加上国子监农学院栽培技术的成熟,土豆、番薯已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今年夏收土豆更是丰收,朝廷将土豆买下来,将土豆运往其他地区,以进一步扩大土豆种植面积。

百姓家的仓库充实,与当年的大航海决策分不开。他们的牺牲,是为了万民不饿肚子。

高规格迎接,是对牺牲军士的敬重,是对大明军士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