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对各乡镇、街道的工作进行系统考察。二是通过考察发现人才。
第四小组负责考察三个乡镇,原定三天时间,计划不如变化,除了天胜乡比较顺利外,其他两个乡镇在考察中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
事关重大,张东峰不敢以思想和价值取向对这种事件定性,通过有线电话找到在躲在清元山的郑冠华,请示如何处置这类事件。
“水至清则无鱼。”这是郑冠华听完张东峰的汇报说出的第一句话。
张东峰觉得郑书记的内心在悄然不觉地发生变化,他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地获取**上的前途,开始注重起经济利益,甚至极有可能利用权力牟取私利。
绝大部分**与建筑有关,原来郑冠华只把握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把握建筑风格,现在,郑冠华对江东县的一些项目,从图纸设计,到建筑商的选择都会作出具体的指示。
如果不称意,郑冠华甚至直接会否决一个工程项目。任何行为都与一定的利益相关联,张东峰觉得郑冠华的这些异常行为,并非单纯的行政和领导行为。
现在郑冠华说的这四个字暴露了他内心的这种转化,暴露了价值的取舍,张东峰不置可否。
对于自负的郑冠华来说,谁越反对他,他越会在牛角尖上渐行渐远。为此张东峰越来越多地选择沉默以对。
在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来看,他人的沉默是对自己的否定,对于自负的人来说,他人的沉默就是顺从。
郑冠华最后说道:“干部考察组只负责考察干部,不负责调查和处理干部。”前面说完一番大道理后,只有这句话点到了问题的实质。
张东峰接话道:“郑书记,我们把调查了解的情况向纪检监察部门通报,由他们出面了解情况。”
郑冠华并不希望自己的属地出现混乱,更不希望部下出事,于是以教导的口气说:“原来纪委下过这方面的文件,说明审计、纪委对这方面的情况是掌握的,查不查、处不处理这种情况,他们肯定有自己的考虑,你只负责考察好干部。”
“我考察的对象如果带着问题,我怎么下考察结论?”张东峰心想,只是他窝了一肚子火又不好表露出来,只好自嘲一句:“放心,郑书记,我不会狗拿耗子管多闲事。”
从乡镇回来,张东峰看到一个靓影立于树影下,轻柔地叫了一声:“张部长。”
说实话,在寂寞的暮色里,这是能够穿刺男人心灵的甜美声音。
这是一个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