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玉衡事变(2 / 3)

搞什么开民智,搞什么为苍生服务,那不是砸大家饭碗?就你清高是吧?

儒门方面则是另外的看法,这套政策确实在扩大整个儒门体系的影响,儒门众人也确实在为苍生做事。

不管一个人的出发点是为了名利,还是真的为了苍生,他都为苍生做事了,而且收益比以往的争权夺利高了不少,还不会伤整体的和气。

然后内斗就开始了,从舆论和民意,到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

自从儒门完成改制之后,基层实力骤升,你寺庙里的武僧,还真不一定能打得过学堂里的儒生。

单论基层而言,僧人的数量自然比不上儒生,因为越是富裕的人家,越是要让子女去读书。

第一轮的交锋以佛道劣势告终,随之而来的便是第二轮的交锋,双方中层势力开始下场,有些人急了。

因为有仙踪无名的插手,导致精幽大战直接中断,使得苦境迎来了相当长的和平期,儒门挑选的时间太好了。

毕竟,若是身处太平盛世,谁会闲着没事求神拜佛,最多也就是去烧柱香,要是事情成了,那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成......给你把庙拆咯。

总而言之,在中层开始下场之后,整个儒门的战力直接扭成了一块,就连老系势力都没提出反对。

随着理念之争走上极端,谁都说服不了谁,在有心人的挑动下,伤亡出现了。

眼看一场内部战争就要爆发,三教的高层没带犹豫的,直接选择了下场。

三教内部竞争那是三教的事,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能决出更合适的政策自然是最好的,但你外人敢掺合挑拨,那就是找死。

在一场会议过后,分散于三教的法宗,进行了改制重组,合称三教法宗,被三教高层委以重任,负责三教基层势力的督察。

简单来说就是维护三教的面子,毕竟这次的事情,揪出来不少尸位素餐之辈,有辱三教名声。

后续的事情,卷宗之中没有丝毫记载,亲身经历者也都闭口不谈,只知道一夜之间,三教势力发生巨大变动,之前的一切却好像没发生过一般。M.

因为事情发生在玉衡纪元末期,这宗没有后续的事件,在卷宗之中被称作玉衡事变,算是三教历史中,极具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政策的提出到政策的结束,前后也不过数甲子,虽然因为特殊的原因不得不中断,最起码亲身经历过的那几代百姓是幸福的。

在会议结束后,蔺重阳将事情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