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不按套路来(3 / 4)

丑,陈宜中又道:“只是事关紧要,我等只给钱粮,由杨氏三兄弟采购原料,力求保密。”

“相公所言在理,便如此**。”赵昰捣了捣杨世昌。

杨世昌如梦方醒,连忙拜下道:“谢大王抬举,臣无能,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确实是抬举,因为外戚的身份,杨家多受压制,杨亮节封侯,而三兄弟只是正七品的朝请郎,具体职责为殿前班直十将。M.

各自带着十来个人,随侍杨氏和二王左右,做些警戒、供食、打扫等杂活。

现在得了制造火药的差事,不但官位会上升,权力也是扶摇直上,当然喜不自胜。

赵昰也赚到了不少好处,除了威望,就是二百直属力量,以后做一些事情会方便不少。

这时,杨亮节越众而出,拜道:“如今社稷倾危,大王睿智天成,又得天命眷顾,当早登大宝,定人心,振军备,图复中原。”

其他人如梦方醒,立刻跟上拜下,道:“请大王早登大宝。”

这是第一请,按照礼制,赵昰应该推辞。

赵昰踌躇片刻,说道:“本王年幼,武不能杀虏,文不能治民……”

看这应对,妥当!陈宜中瞥了陆秀夫一眼,觉得这家伙把皇帝教的不错。

众人都是差不多的想法,只是觉得这拥立之功不能全让一个外戚抢了去,无论如何要把握住二请的头汤。

“本不该贪念大宝,然,国都破灭,前帝奉表降元,社稷不存,本王为先帝长子,自当继宝位,养民安军,驱逐元虏,续国祚,存社稷。

非常时行非常事,元虏虎视,情势紧急,今受臣民请,本王即刻登基,为赵氏第十七位皇帝,尊生母淑妃杨氏为太后,同听政。

朝纲紊乱,任人以贤德,朕亦年幼,当以诸公辅佐,今加江万载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统管政事堂与枢密院,以陈宜中为左丞相,文天祥为右丞相,陆秀夫、刘黻为参知政事,陈文龙为御史中丞,李庭芝为枢密使,张世杰为枢密副使。

余六部、各军、司、州府县主佐等职,自有中枢酌定,择期就任。

以上,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这……你讲究吗?

众臣哪怕杨亮节都惊呆了。

三辞三让又费不了多少功夫,大家随口一请,你就随口一应,劝进表都不要,当过家家呢?

好,当你心忧国事,因此一步到位,但是直接任命中枢,真的好嘛?你连印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