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丰收了(1 / 3)

县丞朝苏晓宇使眼色,苏晓宇会意地点点头,微微拱手,做出谢谢的表情。

任何时候,有奖赏都是开心的。

“你这块田种了哪些作物?”县令一行人发现了问题。

周围都是一片荒芜,只有这一块方方正正的田字形水稻田。

但是怎么有几块生意盎然,还有很多块都是稀稀落落的?

“都是水稻。”苏晓宇见那几个人盯着稻田看,就带着他们走过去。

反正自己这个稻田,南北东西都有宽田埂,因为足够宽,所以不会湿脚。

“这稻?”怎么相差这么大?

几个人面面相觑。

周围的村民也等着苏晓宇的解释。看她能不能把县令忽悠住。

反正我们老农民是不信的。

“这是我做实验的,这几块地,是传统的种法。”苏晓宇指着插的秧对县令一行说。ωωw.

然后指着其他的田块:“这些是我试着用新的方法种的。”

有人不解:“那为什么只有少部分用传统的方法种?按理说新方法还没试验成功,只能种一少部分啊。”

“我这不是没人手么?”这么多天都没把附近的村民说服,苏晓宇也不指望三言两语把县令这一行人说服,反正事实胜于雄辩,以后让时间来证明就行。

然后苏晓宇把新种植方法的利弊讲了一遍,当然是利多于弊。

众人听了,也像附近的村民一样:“确定能成?”

“试试么。”不确定,不是因为对技术不确定,而是对天气不确定。

万一今年真的来了很猛烈的风潮,把这稻田淹没十天八天,那还能行么?

“大人,每年夏天都要防汛的吧?那今年可不可以未雨绸缪?趁现在作物都种下去了,百姓还能抽出空来,何不开始建江堤?”苏晓宇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江水倒灌,要是不倒灌的话,她很有信心。

县令点点头,对县丞说:“回去就着手准备。”

苏晓宇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只要朝廷组织人建江堤,那受益的不只是自己,而是所有靖州的老百姓,甚至所有沿江的老百姓。

事实证明,县令不只是停留在嘴上,很快所有村民就得到指令,按每家人口,要出几个劳力建江堤,没有劳力的可以用银子代替。

这也就是后世也一直沿用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方法。

现在的百姓哪有嫌银子多的?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