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不温不火(2 / 3)

的军令为准呢?”

“这个……”

李飞廉到底是个实在人。

他这么一迟疑,显然就是告诉唐寅,无论唐寅的军令是什么,最后他还是要听李靖的。

若你唐寅要下达什么军令,李飞廉也必须要先请示过李靖后才能做决定,即便耽误时间,程序上也是如此。

这般一来,李飞廉根本就不是来协助唐寅的,或者说李靖的目的仍旧不明确。

唐寅道:“城外驻扎一万兵马,始终会成为隐患,主将还是应该镇守于营中,少将军不妨先出城领兵吧。”

唐寅的意思,是不会把李飞廉的这一万兵马迎进城的。

外军抵达长安,道理上也不可能让其进城。

赤水营的主要人马也是在城外驻扎的,巾帼营也在城外。

李飞廉想带兵进城这件事,就算唐寅对李靖完全信任,也不可能做到。

李飞廉很理解唐寅的决定,总归李靖也没告诉他要争取带兵进长安,能在城外驻扎,跟赤水营相安无事,在李飞廉看来就是不错的结果。

……

……

李飞廉又出了城。

到此时他都没说要去兵部述职,更没有要入宫面见太后和小皇帝的打算。

尽管李飞廉觉得这么做违背了很多外将入长安的规矩,但还是因为李靖的严格军令,容不得他去怀疑和违背。

李飞廉出城后,城门并未有太大的防备。

看起来李飞廉还是随时可以带一万兵马冲击城门。

本来因为长孙无忌的叛乱,长安本来是要完全戒严的。

但唐寅为了不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每天城门仍旧一天开三个时辰。

早晚各一个半时辰。

方便百姓进出城门做生意,以及货物和人员的进出。

之前长孙无忌的人马距离长安还有二三百里,要打过来不容易。

现在李飞廉过来,唐寅都没加强戒备,说明唐寅对李靖派来的这路人马还是比较信任的。

更令外界坚定李靖和唐寅是完全勾结在一起的。

唐寅当晚回到了外宅,而李胜男已经在家里等候多时。

“怎样,家兄走了吗?”

李胜男很着急。

得知李飞廉进城,李胜男很想去跟李飞廉谈谈,知道李靖是怎么个意思。

李胜男作为唐寅跟李靖之间的纽带,并不希望自己的夫家跟娘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