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小华的执着(3 / 4)

发展没计划。老总有点飘了呗。

九十年代初倒在公关不及时情况的企业太多了,春都,秦池,等等等等。

这里面无良媒体的作用相当重大……妓者们不给钱不给好处就制造新闻的手段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很是百花灿烂了。

但是没人管,上上下下都感觉没毛病。你挣那么多钱不拿出来点花花,留着干什么?

“我在地下就有个旧货柜台,一会儿姐你自己去看一下,有兴趣就干,不想干了就撤,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有我嘛。”

“那行,我一会儿看看。”于家娟笑起来,在心里拿自己弟弟和张铁军比了比,然后就想把亲弟弟给扔了……完全不能比呀。

四十分钟,两辆车停到站前地下商场的广场侧通道口上。

不用吱声,徐大个和王玉刚两个就主动负担起了扛大包的重任,张铁军则是提着于家娟的小包,几个人顺着台阶下到商场里面。

商场已经有点火热了,但是还没有爆,人还是有那么多。主要是鞋区暂时没开放多少也有一些影响。

张铁军先安排了两个摊子撤货,这几天就负责把他带过来的衣服甩掉,他把价格定的都比较低,也就是成本加了点运费,这个应该很快。

主要还是这个时间的成衣价格整体有那么高,几十块钱进来的就能卖三百五百,他这一百多块钱拿出来就相当醒目了。质量都不差。

服装其实还不算夸张,鞋才吓人,二三十块的进货价,摆出去就是五百七百的标价。就好像钱不是钱了似的,偏偏顾客还就好这一口,你标低了真没有人买。

那个要价五十块钱大半个月卖不动,添个零马上卖空的事儿真不是故事,是真有其事儿。这种事儿在这个年代并不稀奇。

事实上后来的年轻人买奢侈品什么的都弱爆了,九十年代初这会儿年轻人的消费观和消费能力才是真的不一般,而且还是大众化的。

这会儿买双大利来,那可比几十年后买个爱马仕包贵多了。一个电话就是一套房,一台车能买一个小区,能比吗?

把事情先安排好,张铁军带着大家逛了一圈,在自己的三十五个摊位上看了看(有十个摊位在鞋区)。

让小华和小平姐介绍了一下走货的情况,又给大家看了看底单。也就是进货单据。

因为进货全部是走的零旦,需要零旦公司给带回货款,这个是做不了假的。有好几个人签字,多家公司的盖章。x33

“就按零旦底单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