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巴国,巴郡,巴县(2 / 5)

刘市长嘿嘿一乐:“怎么能叫上当呢,合作共赢嘛,他有资金,我们有产业,大家正常商业合作有什么不好的。”

孙书记点了点头:“到也是,如果真能说得动他,那可真就是后顾无忧了,哪里都可去得。哎呀,不敢想,反正,你把握点尺度。”

刘市长点点头,扭头看向门外。走廊里一阵皮鞋声音在急促的靠近。

孙书记看了看时间,皱了下眉头。

来的就是卫生局何局长,一脑门子的汗:“不好意思,书记,市长,我离的远了点,紧赶慢赶的还是晚了,实在是对不起。”

刘市长打量了他几眼:“你喝酒了?去哪了?”

“没得办法呀,”何局长一边擦汗一边坐了下来:“今天去了巴县走访,被他个李日白给揪到起。

要不是市长你找我还不是走不脱。这个龟儿子。”

孙书记和刘市长都笑起来,巴县的李书记确实是个爱喝酒的人,谁去了都得被他灌一顿。

巴县很是有点历史,曾经这里有个封国叫巴国,成立于西周时期,于公元前316年和蜀国一起灭于秦。

秦惠文王立巴郡,着张仪为郡首,郡地设于江州,筑江州城,也就是今天的渝中区。所以是先有巴县,后有渝城。

巴国存续了八百多年。巴山蜀水的意思就是巴国的山,蜀国的水,初意是指行路艰难,全是高山大水。

从公元561年开始,一直到一九二九年,渝城的官方名称都是巴县,老巴县。二九年渝城建市,才从老巴县分离出来。

从三二年开始,一直到五四年,沙坪坝,大渡口,九龙坡,南岸先后被从巴县划出,巴县县府从渝中,南坪,华岩,南泉,李家坨一路搬到了鱼洞。

在民国时期,巴县就是渝城重要的工业基地(沙坪坝),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巴县再次成为渝城工业比重最大的区县。

九四年,取消巴县,升格为巴南区,从此巴县这个存在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名字,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巴县也是一个极具声名的地方,一九一九年,留法俭学预备学校就在这里成立,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赴法留学。

这个学校走出去的留法学生当中,大多都成为了历史巨人,成为我党的先驱者,先烈,领导人,学者。

他们在巴县完成一年的学业,检考合格以后,拿着巴县商人的捐助从这里登船启航,坐五十多天的船到达马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