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实地拍摄(3 / 3)

表演再出色也终究无法呈现出真实感。

不过,也许亚马逊丛林实地拍摄确实困难重重,不见得能够实现,但像“游客“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如此。

在真正冰天雪地的滑雪场里拍摄,白雪皑皑的晃眼、室外的凛冽和室内的温暖、难以捉摸的云层等等,这些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因素,全部都是“画面”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演员表演真实感的一部分。

也许,摄像机镜头捕捉不到因为寒冷天气而在手臂表面浮现出来的鸡皮疙瘩,但是能够捕捉到演员不经意间无法控制打冷颤的细节——

这些细节,其实也就是演员们所不喜欢的“困难”,却恰恰是表演真实感的重要补充。

如果“游客”剧组选择在棚内拍摄,电脑特效可以以假乱真地模拟出所有情况,但是兰川四季如春的天气却无法让演员真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冰天雪地的气氛影响,哪怕摄影棚将气温调整到零下也无济于事——

为什么在现实世界里,纬度越高、越是靠近北极圈的地区,抑郁率就越高;越是靠近赤道、越是阳光灿烂的热带,笑容就越多?

生活环境日积月累所带来的影响就可见一斑。

这些,在兰川摄影棚内拍摄是绝对呈现不出来的。

当棚内拍摄的绿屏电影越来越多,电影所带来的真实感和生活感也就越来越少,这也是电影工业高度产业化、流水线之后的结果。

陆潜不喜欢这样。

从“解除好友”到“突袭”再到“游客”,陆潜都坚持实地拍摄,包括“疾速追杀”、“人类清除计划”也不例外,现在两个剧组正在寻找适合充当故事背景的城市,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和不同魅力都能够为故事带来不同色彩。

自然而然,拍摄地的选择也就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