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 配乐大师(3 / 3)

悚恐怖也有,大气磅礴也有、小家碧玉也有,这位敢于打破界线和框架的配乐师,堪称业内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然而,麦家安能够称为“大师”吗?

恐怕,行业内部难以认同。

最主要原因就是麦家安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风格,配乐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从风格到类型都非常庞杂,半路出家的学术背景、远离尘世的性格更是无法融入学院派之中,反而有种远离名利场的感觉——

却又不是清高,而是一种疏离。

这样说的原因?

最直观的就是,奖项。

明年是麦家安入行整整四十周年,沉浸行业长达四个十年,至今为止,他的配乐作品总共赢得了十一次金册奖最佳配乐提名,在历史长河数不胜数的所有配乐师之中,提名次数能够跻身前五名行列。

然而,一座金册奖奖杯都没有。

当人们讨论“金册奖遗珠”的时候,视线往往集中在导演和演员身上,五次提名颗粒未收、八次提名铩羽而归,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的案例着实不少;但聚焦在技术部门身上的视线,却几乎没有。

麦家安,十一次提名没有得奖。

但是,对陆潜来说,“奖项”始终没有看起来那么重要——

并不是说不重要。

诚然,一座奖项的肯定,不仅仅是权威认证,同时也是来自行业同僚的认可,如果能够得到这一嘉奖,那自然是再好不过,陆潜也举起双手双脚欢迎。

陆潜的意思是,即使没有得奖也不会影响这些专业人士们的优秀,归根结底,奖项只是代表一小群人的取向喜好;但在这一小群人之外,依旧有着数不胜数优秀的作品,这也是整个行业能够蓬勃发展的原因。

他们应该肯定奖项的价值,却没有必要因为缺乏奖项而否定他人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