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6 蜂拥而至(3 / 4)

按耐不住自己。

侧面也就能够看得出来,“抵达”确实精彩确实出色,以至于观众们和媒体们都无视了电影节才刚刚开始的事实。

刹那间,社交网络的所有视线全部聚集过来——

难道!蓝夏电影节真的回春了?

源源不断的赞美围绕着“抵达”展开,这是一部商业电影,却同时具备艺术电影的质感,非常有希望成为今年的“火星任务”或者“爱人”,区别就在于,“火星任务”和“爱人”都更靠近商业一些,“抵达”则更靠近艺术一些。

当然,“抵达”下周也同样将登上塞卡的舞台,但全球首映却属于蓝夏。

网友们顿时热闹了:

看来,黎世宽悄无声息做了不止一件大事,在陆潜之外,蓝夏的片单应该还隐藏着更多惊喜。

事实,也正是如此。

紧接着,罗文的“美好日子”直接扑街。

一片扼腕叹息。

这位曾经两次赢得安桥电影节奖项、一次赢得蔚海电影节奖项、并且在七年前荣膺蓝夏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导演,怀抱着超高期待抵达蓝夏,但最终成品完全令人失望。

这位纵横影坛的导演大师似乎已经过了创作巅峰期,丢失敏锐的触感之后,最新作品甚至无法达到基本的及格线,反而因为艺术作品的载体形式变得更加晦涩难懂。

人们不由唏嘘。

但没有关系,因为欧衍的“替身”又再次远远超出预期,即使怀抱着超高期待,最终作品也还在期待以上——

不止一家媒体表示,尽管这不是欧衍职业生涯最佳,但绝对是欧衍近五年来最成熟也最优秀的作品。

场刊评分,“3.27”,紧紧跟在“抵达”的后面,继续将今年蓝夏电影节参展作品的平均水准提升一个档次。

尽管“替身”的火爆程度比不上“抵达”,并没有观众咋咋唬唬地喊着金鸢奖,但围绕电影的讨论堪称火热:

熙熙攘攘地,围绕着女主角展开。

原因非常直观,“替身”的女主角是一位新人,但这次在电影里挑起大梁,奉献了细腻而丰富的表演,内敛却富有层次的情感呈现成功赋予角色生命力,在电影的赞誉和成功之中,她至少占据一半功劳。wa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