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圣人出,宗师俯首(3 / 8)

的时候。

那个骑乘快马,路上没有一次停歇的中年驿卒,翻身下到凉国公府邸的门前。

嘴唇干裂,大口喘气,好似干渴到嗓子冒火。

他半跪于地,双手捧着木盒,举过自己的头顶,高喊道:

“东宫有旨!”

这一声如同炸雷,惊动无数道目光。

气机浮动变幻之下,竟有种风云色变的古怪错觉。

“快去报信!”

守门的家丁衣衫鲜亮,眼神锐利,显然都是练家子。

他们看到插在驿卒背后的那面龙旗,自然不敢有所怠慢。

立刻派人往府内跑去,禀告管家。

至于看热闹的行人,似是晓得国公府的厉害,纷纷散开躲远了。

寻个近点的茶馆酒肆,作为谈资讨论起来。

过了片刻,一名身着绸缎长袍,黑发长须的中年男子快步迈过偏门。

他的双目炯炯有神,太阳穴高高突起,俨然武道有成。

确认过驿站的勘合火牌,以及东宫的大印。

这人连忙躬身作揖,毕恭毕敬接过那方木盒和一封信件。

再吩咐门外跪倒的家丁,拿些清水和吃食给予驿卒。

然后,神色凝重往内院行去。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

被国公爷赐姓为“杨”,单名一个“忠”字的大管家,并非没有见识的浅薄之人。

恰恰相反,他每日迎来送往的那些人物,非富即贵。

像是本地三四品的大官,兵部卫军的参将统领,富甲一方的豪绅巨商。

再加上府内设置的鹰寮,时刻都有大名府、乃至于外面各州的线报发来。

所以,这位大管家对于朝堂的局势,各方的争斗,算得上了然于胸。

即便见到东宫谕旨,也并没有几分惊慌。

“不是东宫的内侍宦官亲自传旨,代表太子殿下并没想把事情闹得过大,难以收场。

所以走得是驿站传信,加急公文的路子。

由此可知,这道旨的内容,可能为国事,而非私事。”

杨忠两手捧着朱红木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