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行至燕地,泾渭分明(4 / 7)

那般腹有野心、精于隐忍。

那么许奕则必须对其多加提防。

若是许镇看走眼了,亦或者许奕并未察觉到异常。

那么许奕则会与其深入探究边防一事。

借子侄身份向许启‘取取经。’

许镇大本营终究还是在于西域等地,论对漠北草原的熟悉程度,其自然比不过‘平平无奇’的许启。

更何况,许启还占据着雁门郡与代郡这两大意义非凡的边郡。

>

自古以来,凡是中原王朝内部的南北对峙,其主战场一般都会在三个地方。

即东部的淮河流域,中部的南阳以及襄樊,西部的汉中盆地。

而涉及到中原农耕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南北对峙。

其主战场一般会出现在三个地方。

即华北平原北部,也就是渔阳郡一带。

晋地高原的雁门郡与燕地上谷郡一带,即许奕与许启各自的王府所在。

除此之外便是西部的河套地区。

若是匈奴自漠北草原南下,最佳首选毫无疑问必是上谷郡。

而这也是许雍即使明知自己成了冤大头,也要千方百计的将许奕逼至燕地的根本原因。

到达上谷郡后,匈奴一般会有三个选择。

第一,沿着洋河河谷一路向东,攻破居庸关,兵锋直指华北平原。

这条通道所在的区域便是上谷郡,也正因此上谷郡实际上承担着庇护整个华北平原的重任。

这亦是其存在的核心价值。

这条通道是西北草原入侵华北平原最方便的一条捷径,但也是防守最严密的一条通道。

无他,居庸天险、天下闻名。

也正因此,第二条通道便出来了。

第二,分兵牵制上谷郡士卒,随后分兵绕道紫荆关。

这条通道所在的核心区域便是代郡。

只不过因上谷郡的牵制,能够攻打紫荆关的兵力终究有限。

并非是匈奴人的首选。

第三条通道便是经怀安耳、天镇、阳高等地,直接入侵晋地盆地。

然后一路南下直逼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