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赵志强的选择(3 / 4)

走出香江 李卫公 1338 字 2023-04-15

同楚天行、帕塔一道前往台湾,参加金和德州电子厂的奠基仪式。

这是台湾第一座专业的DRAM生产厂,看在工研院的面子上,来了不少业界的牛人。蔡致良在廖成凯的引见下,认识了一些业内人士。

“你那边要加快进展了,我们建设的,是一个随时可能过时的技术,肯多人都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蔡致良转悠了一圈,虽然众人都很热情,但是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幸灾乐祸。

金河德州电子生产的是1M的DRAM,虽然还算是现在的主流产品,但是估计再有半年多的时间,也就是力微电子1M的DRAM量产时,就该转向4M,甚至16M技术了,差距还是蛮大的。

“哪儿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廖成凯却没有这么忧虑,道:“这几年市场不景气,台湾的技术依旧停留在256K,我们并不落后。就说茂矽电子吧,虽然陈博士有技术,却依旧没能建立自己的晶圆厂,目前还是委托日韩那边的晶圆厂代加工。等我们这座晶圆厂完工,完全可以将这部分订单承接过来。按照以往市场规律,萧条了这么久,也该回暖了。只要赶上这波红利,我有信心两年之内收回成本。”

“但愿如此。”蔡致良却是没有这么乐观。

廖成凯说的是台湾,还比较乐观,而蔡致良说的目前世界的主流技术,如果再遇到类似1985年,日本倾销式得抢占市场,金河德州电子就悲剧了。毕竟技术越先进,良率越高,成本越低。

蔡致良道:“可以跟德州仪器谈谈4M技术的授权,虽然短时间之内不太可能。如果到明年中时依旧没有结果,那就去日本碰碰运气。”

“日本?”廖成凯愣了一下,台湾一直承接的是美国的技术,也是出于美国打压日本的目的。

但是美国只能限制市场,而不是技术,故而日本目前的技术依然是世界第一,但是这都是以前的技术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萎缩,利润下跌,自然就没有了投资的动力,慢慢被韩国反超,剩下的就只有等死一途了。

“日本的技术本就比美国先进,去年就推出了16M样品,或许再等一年的时间,就不那么在意4M的技术了。”

蔡致良也不确定,但是总得尝试一番,至于自己研究,还是缓一缓吧。毕竟消化掉1M的技术,投产之后提高良率,也需要时间,还是不如授权来的快捷,虽说受制于人。等金河德州电子走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