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会谈(3 / 4)

走出香江 李卫公 1550 字 2023-04-15

的各种设备,需要的外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既然不在国家布局的范围之内,自然享受不到相关政策的支持,也就得不到那么多的外汇。

“只要能够获得汽车制造和销售方面的资质,所需要的外汇,由金河投资来解决,这都不是问题。”

虽然蔡致良提及汽车工业体系,但这不过是退而求其次,最低的要求仅仅是汽车制造厂,至于配套的体系,完全可以等汽车开始下线之后,在逐渐完善,而所需要的零配件可以通过进口,以及到全国各地采购。也就是说,按照蔡致良的计划,前期并不需要多少资金就可以启动,预计几千万美元。

“李书记,听说浦东也要建特区了,凭借着那里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地理优势,将会极大的削弱本市的竞争力。所以也不能只关注纺织业这些门槛较低的制造,也应该适当向发高技术产业进军了。”

浦东开发虽然还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却也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浦江在改革开放之前,生产总值常年位居全国首位。李景浩也清楚,一旦浦东开放的话,凭借着地理优势,将会辐射整个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留给深城的时间不多了。

“你这是吃定深城了,准备了不短的时间吧。”李景浩笑道,既然金河投资提供外汇,自然就没有拒绝的必要,于是很快就有了决断,道:“深城市委和市**会全力支持金河投资公司的投资建议,你和紫金同志商量,尽快拿出一份汽车工业投资规划出来,我下周要去省里开会。”

“谢谢李书记的支持。具体方案确实已经筹备了很久,对国内汽车制造和销售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蔡致良算是定下心来,有李景浩的支持,事情还是有转机的,毕竟这里是特区,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一定的优势,如果是在内地就难说了。

说完了汽车厂,李景浩问道:“在你看来,适合投资石化产业吗?”

不知道陈紫金,亦或是文振康如何汇报的,让李景浩有些上心,终究是数十亿元的投资,而且是已经成熟的工艺,关键是国内也有成功投产的先例,而深城是否可以凭借地理优势,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

“金河投资没有这方面的业务,我也并不了解石化产业。不过,珠海那边近期有家化工厂找恒隆银行融资,倒是一个契机,可以详细调查和了解一下,毕竟珠海能做的话,深城也没有问题。”蔡致良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