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你最爱谁?(2 / 4)

华裔。

只不过这里的华裔大部分不是直接从华囯过来的,而是从华囯先去其他国家,然后从其他国家再到巴黎。

华裔基本的构成:17世纪最早的下南洋时期,就有人辗转来了巴黎;一战时期那些留下的劳工;受到红色高棉迫害的华裔,珐国这边就在十三区造了不少高楼来安置华裔,并给予身份工作房子等福利。

在大巴黎地区,特别是十三区,现在已经有很多中餐馆,刚才一路走来,南易已经看到了各种餐馆,有做外卖的,也有做点心和自助的,火锅、各色菜系一应俱全。

从进入八十年代,温市、靑田地区就有源源不断的人员过来,稀释了原来的壮语和粤语,增加了可以当密语用的温市话。

很多人为了生存,全家老少齐上阵,弄一家外卖店,不需要当过厨师,只要平时再家里会烧几个菜的,就可以在这里糊弄人。

用大锅烧好,盛在不锈钢盆里,摆在玻璃柜里,和食堂一样,有人过来随机挑几样小菜,按照不同售价称重计费。

中餐外卖店,是现在很多华裔在巴黎生存的法宝。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中餐在国外才形不成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最终被ri料给超越。

实在是有太多不专业的从业者,把中餐给做烂掉了。

而且华人还比较擅长“内部竞争”,大部分人也是把开中餐馆当成一时的权宜之计,根本没想过长久的干下去,行业做不做烂掉,他们才不管呢。

树挪死,人挪活,东边不亮西边亮嘛,老子完成了原始积累,接下去就进入资本投资阶段了,老子升华了,不再是泥腿子了。

看着端上来的包子,南易就非常失望,都不用尝味道,一看卖相就知道,这面粉没有和开,夹着生,火候也不对,把包子掰开,里面的馅料也是一塌糊涂。

这里的老板绝不会是什么厨子出身,甚至平时在家里都不怎么做饭,南易的手艺基本可以甩他几条街。

苏菲·马索熟练的用筷子夹起一个包子,在醋碟子里蘸了蘸,塞到嘴里咬了一口,然后就用另一只手捻起另一个碟子里的腌黄瓜,一口包子,一口腌黄瓜,吃的不亦乐乎。

“你经常来这边?”

“是啊,我这里有个同学,很要好,我……”苏菲·马索说到这里,就意识到不能再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