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搏一搏,单车变摩托(2 / 11)

,提供热能,更是器官、神经、四肢、肌肉等发育及活动的动力。

对人类来说,“乳糖”还可以保持儿童体内水分的平衡,提供与脑和重要器官构成有关的半乳糖,对儿童智力发育十分重要。

乳糖还在小肠中被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利用,并生成乳酸,乳酸对小儿肠胃有调整保护作用,还可以抑制肠道**菌的生长,减少婴儿患病几率。

乳酸还能降低肠道ph值,在酸的作用下可促进钙、铁、锌等营养元素的吸收,还能刺激肠道蠕动,清理肠道,防止婴儿便秘、上火。

总之,乳糖是婴幼儿很需要吸收的一种营养物质,而这种营养物质母乳、牛奶里面都含有。

但是随着婴幼儿断奶之后,身体内的乳糖酶活性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缺少乳糖酶,没有消化的乳糖会停留在肠道里造成不适,导致喝奶后出现腹泻、腹胀等问题,通俗的说就是犯恶心,拉肚子。

从全球范围来说,乳糖酶缺乏发生率随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的变化而变化,亚洲75%-100%,澳洲白人0-6%,欧洲30%以上,非洲90%-100%;羙国白人12%、黑人70%,日本100%,瑞士3%,鹰国白人5%、黑人75%,华囯接近90%。

从不同的数据来看,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群体内含有乳糖酶的数量不同。

比如澳洲白人,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牛奶可以说是重要的营养和水成分来源,一代又一代喝下来,他们的基因就会发生微调,知道要时刻保持一种叫乳糖酶的消化酶。

而亚洲人除了少部分游牧民族几乎接触不到牛奶,饮食结构中根本没它什么事,一具躯体就这么大一点,要塞在里面的东西却不少,身为资本家的基因,当自己的“企业”度过哺乳期,基因自然会让已经失去作用的乳糖酶滚球。

不踢走还养着啊,哪个资本家会养闲人?

当然有些乳糖酶也听过《国际歌》,不是逆来顺受的主,总会选择抗争一下,有的能抗争几年,有的十几年,有的干脆就扎根下来。

从造物者的角度来说,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会逐渐消失,也可以理解为对物种的保护,奶是婴幼儿生存的能量来源,可有些成年人却太**馋了,明明不应该在他们食谱里的东西,他们却要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