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突击第一个客户(3 / 5)

——买方,你跪下,爷今儿求你个事,你买一车皮我们厂割韭菜的镰刀,爷念你的好,赶明儿,爷再抖起来,来一个风云再起,给你一个向我主子谢恩的机会。

也有的行业,那叫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打一开始就是磨豆腐的角色,不知道当爷是什么滋味,比如巢丝厂,最辉煌的日子只是裤衩子自由,嘿嘿,还是丝绸的,可以说过惯了苦日子,就算是灾年,也知道裤腰带往哪头勒更能扛饿。

自然,他们也更早的学会变通,知道什么叫客户,知道有一种费用叫招待费,柳昕只要带着名片,再开一份介绍信揣着去杭市,那边的巢丝厂肯定会对她热情款待,吃楼外楼,游夜西湖,一嘴一个柳总被叫着。

……

南易翻看了一会资料,圈定了一家伦敦的马特纺织公司做为他电话营销的对象,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地址在混乱的伦敦东区圣贾尔斯鲁克里公寓,这个公寓南易亲眼见过,如果是一家有实力的大公司绝对不会把办公地点设在那里,马特纺织九成是一家不大的公司。

公司不大,岗位就不会太齐全,多半一人身兼多职,很容易把电话打到老板那里,另外小公司和大公司的成本核算方式和运作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大公司岗位齐全,管理成本比较高,但是做事的人也比较多,很多事情都可以派遣本司的人员去亲力亲为,把人员薪资成本和差旅成本向供应商转移。

所以,工厂承接的大企业的大订单通常单件利润会比较低,属于走量取胜的单子,或许还要加上一个长期稳定的标签,要是利润较高,那可想而知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也会很高,良品率很难做到保证。

小公司则不然,人员薪资成本要占到公司成本的大头,多养一个人,多一份差旅开支对公司来说都是要命的。

比如说马特纺织它需要从华囯进口丝绸,但它的体量不大,很难压低供应商的报价,与其一趟一趟的往华囯跑,还得派驻跟单人员,不如拉进一个中间公司,把麻烦的事情都甩给这家公司,而马特纺织只需要支付它能接受的报价即可。

当然除了成本问题,还有对华囯比较陌生,不管是语言还是办事方式都无法有效理解的问题,把一件商品出口到国外,说起来就是那么几个步骤,可这寥寥几步却能让人跑断腿。

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内遍地的外贸公司就是处在夹缝中的公司,吃的就是“成本饭”和“跑腿饭”,归根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