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留学生,寻呼台(3 / 4)

问题。”黄三儿惊呼道:“美子还几百万”“叫个屁啊,你丫的又不是没见过钱,明天去电报楼打个电话给我,给你发份传真回去,你自己看传真,电话里就不多说了。”黄三儿:“有数了。”冼梓琳那边很快就联系了她的冰城同学张薇,张薇有个老公叫宋永。宋永算是半个倒爷,常年会在绥芬河一带活动,绥芬河对面就是波格拉尼奇内镇,通常倒爷们管它叫戈城,从绥芬河乘坐绥芬河上的渡轮可以直接到达戈城。这条路,是东北倒爷们主要的进入苏修地区的通道,不管是正经贸易还是走私,主要发生在绥芬河上。话说这个宋永不算是个安分的主,和绥芬河一带的“踩包”油城人走得很近。踩包是一种运动,运动员等在绥芬河边上,见到有人从戈城带货过来,运动员马上扑上去往货包上一踩,意思就是“我买了”,说是买,客气点给个成本价,不客气的时候一毛不给。宋永呢,从油城人手里批发踩回来的包,然后带回到冰城销售,干的算是销赃的勾当,钱虽然不少赚,可张薇提心吊胆,一直有在劝宋永收手。现在接到冼梓琳的电话,张薇觉得契机来了。张薇和冼梓琳在大学的时候很要好,多多少少有从冼梓琳嘴里探听到一点口风,她清楚冼梓琳家做生意是比较早的,今天突然联系自己,又拜托打听点消息,说是和生意有关。留学生的生意,再怎么样听着也比销赃靠谱,她就赶紧给在练摊的宋永打了个传呼,让他赶紧去打听。黄三儿这边,别看她有点不着四六的,可她做起事来一点都不含湖,混不吝,富的早,在京城的人脉圈子还是挺广的,南易让她招寻呼小姐,她立马就叫了一个寻呼小姐出来面聊。什刹海,北岸,一条茶棚长廊,茶棚半浮于水,半卧在岸。夕阳西下,清风徐来,水面绿叶红荷,迎风点首。黄三儿坐在小西湖茶室北侧的茶客,伸手可触莲花,举杯啜茗时,花香茶香浑为一体,水上岸上不辨西东。南面的席棚卖着时鲜和风味小吃,新采的莲蓬、菱角、白藕水气未消,鲜嫩可口;小吃有苏造肉、芸豆糕、豌豆黄、炸白薯、茶汤、杏仁茶、杏仁豆腐等。这些小吃不但是京城特产,且采用清宫内廷的做法,更加使人一尝为快,这些茶棚日渐发展,慢慢由临时转为固定,并迁入游人众多的园林中。黄三儿一身的朋克风打扮,手里捻着芸豆糕,嘴里大开大合,一气就是两块入口,效率那叫一个高,举止那叫一个飒。一口香茗入肚,迎面就走来一个身着粉色无袖连衣裙的女人,长相极为清秀,偏清冷感,面部轮廓线条流畅,脸型偏窄的菱形脸,三庭五眼比例协调均衡,面部立体有睿智感,显得成熟,浑身上下带着满满的慵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