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千里江山图的震撼之美(3 / 4)

娱乐王朝 三寸刀 5480 字 1个月前

大宋的锦绣河山。

以此象征江山永固,绵延千年,不为不惜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其中之一就是为他提供最顶级的颜料。

所以《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明艳如初的秘密,就藏在这些颜料里

它的颜料不用植物色,全部采用矿物质颜色。

石绿的原材料是孔雀石和绿松石,用来制作首饰的只是中品,国画颜料则全是上品

石青的原材料是蓝铜矿和青金石,同样,用的是上品中的上品

就连画中白色的小人物,颜料都是来自千年贝壳的化石——“贝王”砗磲!

因它千年不变黄。

每一种颜料的制作工艺,更是繁琐至极。

一块天然的矿石,要先经过洗-捣-箩-淘-研-煮-漂七道工艺,初步筛去杂质。

然后连续用水研磨20天,每天研磨8个小时。

最后用水飞法一层一层漂洗沉淀,最终达到标准的颜料——轻细若尘,入水即化,与墨相融,经久不变。

今天,国画颜料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看到的《千里江山图》,每道细节都浓墨重彩地诠释了“讲究”二字,闪耀着的正是宝石

的璀璨!

这幅图演绎的前世,是王希孟天才少年的意气风发,今世则是非遗守护者呼吁寻矿与传承的苦心。

王希孟,宋徽宗亲自**的天才少年,半年成画,绘作后去向不知。

有流传说他染疾病逝,也有人说他隐秘处死。

在探究这个历史故事时,现场就把相关专家请上了台,给出了好几种解释。

比如著名的美术史女博士曹星原老师,就说这幅画并非王希孟所作。

而是明末清初大收藏家梁清标,通过自己的声望与学识,打造出来的画作。

她首先举证此画中蔡京题跋、李溥光的题跋与原画并无直接关联。

一是蔡京题跋在布局上上下之间留白太多,且文字铺排前松后紧,不像是在原画作上顺势而题的题跋;

二是题跋磨损程度比画作磨损程度严重,按照常理卷轴是从右往左铺开。按理说画面左边应该保护的比右边好,题跋在画卷的左边,却磨损较之右边更严重;

三是画作大多数的藏印都是梁清标自己的,连接缝处也都是梁清标自己的印。

梁清标将李溥光的题跋、蔡京的题跋与千里江山图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