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建设辽南(上)(3 / 4)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578 字 2023-05-08

卫所指挥使在辽南也类似于地方官,或者说有很大的行政权力,对于地方上的这些事情完全可以强制推进,而不用去说服教育——下头的卫所兵都是农奴一般,还不是东家说种什么就种什么?

当然,高务实也不是一味蛮干,他还是搞了一个奖惩机制,这个机制比较复杂,碍于篇幅,就不详述了。总的来说,就是种得好的,按照名次给奖,种得差的也按照名次处罚。

另外对于“单位亩产”最高的一批人,高务实不仅给奖,还会请他们传授经验,甚至还打了包票,这批人可以派子弟去京师,在高务实的京华工匠学堂读书。

选派读书的孩子,不仅食宿、束脩等各项费用全免,只要在学堂没有受处分,则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的赏银。

二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在京师也相当于一个没有特长的普通务工者的月收入,在辽东甚至相当于成年长工的标准。

所以,对于玉米种植推广的问题,高务实觉得比较好办。

但是对于柞蚕,麻烦就大了点,首先这个技术人员的问题就不太好办,先得派人去山东找人教授技术——幸好大明的行政体制很特别,高务实还挂了个山东按察使的衔,而且他还有“熟人”在山东为官。

高务实在山东的这位熟人,其实连面都没见过,乃是他的同年王庭撰之长兄王庭诗,此人在高务实中状元的万历八年时为山东按察副使,现在因为弟弟的关系,算是抱上了高党的金大腿,已经高升山东右布政使了,现在管的就是“内政”这一块,请他帮忙应该靠谱。

至于渔业,这一条其实不必过于细说,后世辽宁省就是渔业大省,辽南半岛更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淡水还是海产资源,都算得上异常丰富,高务实只需要加大船只投入就行,连渔民培养都可以跨越式发展——以老带新。

船只投入也好办,京华的两大船厂,南边的在广西,北边的在山东,而且由于海贸风潮的影响,两大船厂一直都在拼命扩产,现在也无非把山东的船厂继续加大扩产就行了。

况且这造渔船不比造军舰,不仅船体小了很多,武备要求更是低得没有要求,相应的船体强度要求也就低得多了,制造速度远远高于军舰和武装运输舰,属于只要人力物力资源保障到位,就可以爆产量下饺子的那种。

当然,造船容易,让渔民买船就难了,因为这些辽东渔民根本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