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4 / 5)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072 字 2023-05-08

好,像潞王这样的所谓“诸藩观瞻”,更应该当做榜样严格限制——他那潞王府到底还要花多少钱?那个景王遗业到底怎么办?

当然,持这些想法的基本都是品级比较低的官员,他们甚至没有得到风声,不知道高务实劝说潞王放弃景王遗业这件事。

事实上除了六部之外,真正表现得态度最激烈的还有一个衙门,那就是都察院。

都察院的反应甚至比户部还要夸张,一大堆言官们聚集在一起嚷嚷。有的兴奋地表示高宫保果然是“天下文胆”,竟然敢以朝廷重臣之身提出宗藩问题,甚至还一出手就是如此大手笔;有的则更进一步,表示大家应该赶紧着手准备声援高宫保,以期把这件事闹大,让皇上不敢因为“亲亲”而拖延不决。

甚至还有人提出,说大伙儿不如更决绝一些,干脆一起去午门外“叩宫”,逼着皇上亲自出面,“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当场答应开藩禁。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而言之就是都察院的御史们兴奋得无以复加,一个个都嚷着要参与其中,“愿附骥尾,共襄盛举!”

而科道官一贯联系紧密,都察院激动成这样,六科当然也不能免俗,一些给事中甚至从宫里跑了出来(六科的办公地点在宫里,离内阁不远),和都察院的御史们一起商议该怎么扩大声势,声援高宫保的“义举”。

呃,之所以是义举,当然是因为高务实理论上不管这茬,他这么做完全应该是“基于义愤”。不管这事的高宫保都站出来了,咱们这些监督天下万事的言官岂能落后于人?

这些兴奋的科道官们还真不含糊,当场就让人找来笔墨,泼墨挥毫,写下声援高宫保的奏疏,然后问众人谁愿意附署联名。

此时此刻群情激奋,那是肯定不能装傻充愣的,于是不管心里是不是真的那么激动,反正一个个都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纷纷抢着上前,在那道奏疏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没过多久,一道附署了一百多名御史、给事中姓名的奏疏即告完成,很可能创造了两个大明记录:科道官附署名字最多,以及完成速度最快的上疏。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现在已经过了上疏的时间,理论上来说,此时通政司已经开始准备接收司礼监下发的圣上朱批了。

不过没关系,在座诸位谁都不是普通人,尤其是六科给事中们更是拍着胸脯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