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剑指东瀛(卅七)党争内情(4 / 6)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71 字 2023-05-08

奋起”;另一方面认为“君虽从死于道路,不过为妇寺之忠。此言一出,人心瓦解,谁能收拾?”

他说这话是为何?是因为此时南人党成员金诚已在组织义军活动,同样出身南人党的李舜臣在海战中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因此一旦“内附”,民心、将心涣散,便再无复国可能。

此外,出于私心,柳成龙也想保住南人党的战绩,以便在接下来的党争中掌握主动权和发言权。所以,作为南人党成员的柳成龙才会指责李恒福“何为轻发弃国之论乎?”

彼时孤立无援的李恒福显然无法与之抗衡,只得退后不语。

南人党中的第二种意见,便是以李德馨为代表,赞同“播迁”而对“内附”之事持中立态度的党人。

南人党成员李德馨主张向咸兴方向播迁,他认为“今封疆以蹙,只有咸镜一道而已,咸兴府兵多粮广,足以据守”。

但西人党成员尹斗寿反对播迁此地,尹斗寿对此提出三点理由:“自上不欲守此城,则退住之处,只有三件。急往宁边,缮修器械,召集江边士兵以守之,事急则向义州,赴诉天朝,以明仍贼入寇之说,上也;

远向江界,集诸郡之兵,婴城固守,则可至一二月,事急则江界下游即鸭绿江也,乘船以下,乃上国宽甸堡,二也;

咸兴形势,臣所备谙。城大而地,四面无险,欲召士兵,则北路必乘虚入寇,欲向南道,则道路险绝,未易等过,贼踵其后,必成围困,此决不可行也。”

尹斗寿曾担任过平安监司,而平安道与咸镜道相邻,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尹斗寿对此地地形十分了解。因此他在分析咸镜道咸兴的地形之时,有理有据,且十分具有说服力。

不止尹斗寿,同属西人党的郑澈也坚决反对播迁和内附,当李昖问及郑澈江界的情况之时,郑澈回答:“小臣新自江界来,此是穷边苦寒之地,风土极恶,粮道难继”,尹斗寿赞同郑澈此言,认为播迁江界后将“无以号令”。

不过,在识破李昖和李恒福的谋划以及参考严重的战争形势后,尹斗寿一改前态。他提出可往江界与宁边,表面上消除了李昖的疑虑,暂时性地满足李昖去辽东内附的愿望,但实际上却仍然是满足西人党利益之举。

原因在于江界和宁边均为平安北道的城市,尹斗寿曾在此积累了不错的实力,同时江界也曾是西人党领袖郑澈的流放之地。因此,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