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宫里宫外(五十)烟雾弹(4 / 6)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72 字 2023-05-08

老人家现在都还活蹦乱跳着呢。

所以说,高务实搞官商一体有他的独特优势,人家那叫实践出真知。

不过,官商一体虽然需要有点“前置技能”,但官商勾结这活儿可就没那么讲究了,不仅有明一朝,事实上在整个中国历史中都大行其道。

甚至可以说,官商勾结本来就是中国古代那样的统一大王朝、大**特色下商人想要获得巨大成功所必须的手段。

众所周知,即便没有高务实,大明朝廷也仍坚持“重农抑商”国策,但事实上明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得还是挺好,甚至于后世的历史书上总是说,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带几度出现了所谓的**萌芽。

然而“**萌芽”想要出现,前提就一定是商人阶层在**上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也就是说在中后期的明朝,官商勾结早已十分普遍。

其实,何止是官商勾结?在明中后期,商人已经摆脱了以往的“**籍”,获得了“应试从政”的权力,这是明前中期根本未曾有过的。

甚至在某种程度下,商人的崛起影响到了明中后期的人文思想,让一干学子不再从儒,而是为了丰厚的利益前去经商,更进一步促成了全民皆商居民的成型,导致如晋商、徽商等地方商团的大规模出现。

既然在中国这样独特的封建制度下必须有**上的靠山才能在商业上大展宏图,那反过来当然就让不少有能力的商人不再只甘于经商。他们需要打破阶层隔阂,大批量的融入**舞台中,借助政权的力量来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利益。

中国几千年来官本位的思想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官员手中的权力是一种垄断性资源,这种资源可以用来与商人进行交易。

后世有一部很是出门的电视剧叫做《大明王朝1566》,其中讲了一个天才商人辉煌时的故事。那位一代丝绸巨商沈一石,在生意场上和**斗争的旋涡里练就了一身本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来往于官场、商场、情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尽显一时之风光。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其实“当官”一直与“发财”紧密相关。这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皇帝们既没有能力靠一己之力或一家之力打理江山,又必须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统治江山,那么他们就不得不报出一个有诱惑力的市场价格,以便吸引普天下的“职业经理人”。

官员,就是皇帝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