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宫里宫外(圆一)触灵魂易,触利益难(二合一)(3 / 10)

大明元辅 云无风 4189 字 2023-05-08

臣”的“天下”概念。

这种情况,直到鞑清末年列强入侵的时候,才有所改变。那时候的列强,都把鞑清称为“清国”。鞑清本来是不承认外国的,还认为外国人是“夷人”,是“洋人”,但是当外国实实在在地打进来,鞑清打不赢的时候,就不得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国”,而不代表“天下”了。

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自身文明的极大自信。当然,这可能是一句废话,毕竟“中国”这个词本身就是“中央之国”的意思,还要怎么自信?

尽管鞑清承认自己不代表“天下”了,但依然要在“国”之上,加一个“家”字,构成“国家”,或者是“家国”。这可见古人“家天下”的概念有多么根深蒂固。

但即使如此,后世所讲的“国家”和古人的“国家”仍然是不同的概念,新中国之后说讲的“国家”,通常意义是每一个家庭合起来,组成一个国;而古人是讲皇家与他们的国,也就是“家天下”。这个概念的转变,是在封建帝制国家灭亡以后,才逐渐演变形成的。

由于以上这些,那么讨论在大明这个时代忠于“国”还是忠于“君”的问题,也就是讨论忠于“家天下”还是忠于“皇帝本人”的问题。或者说,是忠于整个皇室家族,还是忠于具体君王的问题。

什么,你要讨论“忠于天下”?嗯……这种人恐怕少之又少,甚至连同为穿越者的刘馨都未必有兴趣——她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未必会愿意这样做。真正能够说自己“忠于天下”的,可能只有高务实一人。

当然,他心目中的“天下观”又和这个时代不完全相同……这个就先不展开了。

说回忠于“国”还是忠于“君”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古代是发生过矛盾的。这里可以举三个不同性质的例子:

其一,保护某个君王还是保护某个家族。

这种情况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在明朝,明堡宗……不是,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抓捕之后,瓦剌认为汉人是很忠君的,因此只要用朱祁镇要挟明朝,明朝一定会妥协。

不过没有想到的是,明朝把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扶持起来,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因而破了瓦剌的阴谋。这样做,就是典型的忠于整个朱明皇家,而不是忠于某个具体的皇帝的表现。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朝代也有,比如宋高宗之所以要杀掉岳飞,就是因为岳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