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宫里宫外(圆三)为难(3 / 6)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346 字 2023-05-08

二次蓟州兵变;关宁锦登津岁费由600余万裁减为480万,这一处由于袁崇焕处置得当,加上辽东军的军饷基本盘比较大,没有发生第二次兵变,算是万幸。

只以蓟密永三协汰兵裁饷事件来举例吧。当时由于钱粮紧张,崇祯下旨让各镇汰军。顺天巡抚王应豸遵旨在蓟密永裁军,汰饷50万,结果酿成兵变。崇祯将王应豸下狱,并当成替罪羊斩首,换上王元雅代替,继续汰军裁饷。

《山中闻见录》对此有详细记载:“朝廷忧饷匮,以清汰责诸镇,顺抚王应豸顺内旨,首奏清核冒饷50万。三屯营兵鼓譟,下烽台挟饷,抚之旋定。应豸被槛车征置狱,以王元雅代之。镇抚顺天元雅,主汰饷议如故,减额并伍,各隘口尖哨,尽失戚继光遗制。”

应该说,这份文献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蓟密密永三协汰兵裁饷的原因和过程。但由于《山中闻见录》成书于南明,并非当事人回忆录。想了解整个蓟密永三饷裁军事件的前因后果,还是要查看明末原始档案。

事实上根据《明熹宗实录》记载,裁撤蓟密永新军这个想法并不是崇祯上台后才有的,在天启五年十二月底就由户部提了出来,当时的户部尚书是李起元。但当时的蓟辽督师王之臣,就明确表示这是个馊主意。

王之臣上疏将户部方案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他的意思是,蓟门是非常关键之处,不增兵也就算了,还要撤有战斗力的新军,完全是瞎胡闹。

因为辽东经略王之臣的反对,天启五年蓟密永三协裁军计划就此作罢。

然而到了崇祯上台后,蓟密永三协裁军计划却得到了实施,这一次也一样有人在反对,反对者换成了新任督师袁崇焕。然而反对意见无效。

>

崇祯想省钱,听不见任何反对意见,否决了袁崇焕的蓟密永增兵方案。《度支奏议》之《登答方关院蓟密永三协兵饷疏》和新饷司六卷《覆督师题各镇兵马钱粮经制疏》中有明确记载。

记载较多,这里不摘抄,总之就是原始档案对蓟密永裁军的起因记载的非常清楚,而负责蓟密永新兵裁汰的是(蓟辽总)督和(遵化巡)抚,他们是遵从了崇祯的圣旨。

考虑到《登答方关院蓟密永三协兵饷疏》成文于崇祯二年七月,因此这里的“督”是刘策,而“抚”是王元雅,与《山中闻见录》的记载吻合,并非孤证。

蓟密永三协兵,一共有10万6千兵。这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