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6-EP5:朝觐(16)(2 / 8)

也一样。不过,米哈伊洛夫没有尝试白费口舌说服同伴们听从命令,他只管在山野中绕路前行、避开俄军的火力覆盖范围并寻找信仰卫士团的营地,而旁人自然没有妨碍他的理由。

“米哈伊洛夫先生,你说说看,这一次你们俄国人会花费多长时间来平定北高加索的叛乱呢?”一名美军驾驶员尝试着问问米哈伊洛夫的意见,“您以前也是俄军的一员吧?”

“我很惊讶你们居然没有用【起义】来形容它。”米哈伊洛夫漫不经心地说着,“你们太乐观了,问题不在于俄军要用多长时间平定叛乱,而是俄军什么时候会狼狈地撤出北高加索。”

众人听了,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凭着直觉认定米哈伊洛夫在故意讨好他们,于是仍然想要从米哈伊洛夫口中得到更为具体的解答。其中一名美军AS机甲驾驶员说,俄军再怎么衰退也还是全世界排在前三名的军队,不可能轻易地被北高加索的游击队和勉强拼凑起来的【国防军】击退,而且十几年前俄军在阿富汗的战绩已经证明了俄军仍然有着及时更换新鲜血液的能力。

面对着美军士兵们或是带着恶意或是半掺杂着真诚的疑问,米哈伊洛夫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比你们更了解那里的情况。”他平静地说道,“俄罗斯的军队,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在腐烂。这不是用征兵或是提供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麦克尼尔在这里的话,他会和你们说,俄军如今没有了信仰,只是一群拿着21世纪的现代武器装备的业余演员。”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阵,思考着要不要把众所周知的事实再强调一遍。

“……而且,安布雷拉正是受益于俄军的**和堕落才在这附近发展壮大的。”

米哈伊洛夫的心里徘徊着许多念头,他有时会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懦弱,又为自己不能坚定地做出选择而苦恼。那些伊拉克人,那些忠诚地为美军服务并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堂堂正正地成为合众国公民的合作者,从来不屑于掩饰他们的动机。是什么阻碍了他做出同样的选择?萎靡不振的俄罗斯永远不可能——在米哈伊洛夫的一生中——夺回昔日的辉煌,他若抛下现有的一切重回故国,除了让自己白白受苦之外得不到任何利益,哪怕心理上的满足也会在现实的严寒中结冰。

没有人会在乎他的选择,多他一个人当然无所谓,少了他则更是如此。会受到影响的只有他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