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道理干巴巴讲出来就很乏味,需要融入到故事里,最好再举个例子,才好让人印象深刻。
布鲁克林选择用约翰·曼宁之死作为开场白,起初只是为了获得约翰·曼宁的铁杆支持者的支持,但很快他发现,这个开场白的提神效果很好,大家都表现出明显的兴致来。
至少会场的气氛不再那么沉闷了。
布鲁克林由约翰·曼宁之死讲起,就此延展开来。
他先简单重复了一遍自己与约翰·曼宁的关系,表达自己对约翰·曼宁的尊敬之外,重申自己参与竞选议长的缘由——他本来就是约翰·曼宁指定的下一任继任者。
这个理由是足够充分的。
确立自身的正统性,以及区别于其他人的优势后,布鲁克林顺着约翰·曼宁之死讲起了自己的立场。
毫无疑问的,他会继续调查下去,但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哈佛的干预下进行调查,让警方得出一个哈佛想要的结果。
对于约翰·曼宁之死,哈佛想要的结果就是凶手尽快缉拿归桉——彰显哈佛的影响力并没有减弱,事情尽快平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澹化处理——欲盖弥彰地掩饰哈佛内部乱糟糟的场面。
其实都是在自欺欺人,揪着一块塑料布遮羞,以为就真的遮住了。
布鲁克林直接戳破了这层窗户纸。
他谈到了哈佛陷入混乱的根源,目标直指以前的议会结构。
他提出,以前的议会中,竟然还要将成员彼此区分大小,层层分割,让话语权只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
偏偏这一小部分人还是长期固定不变的,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想说话就保持沉默,而其他大部分成员想说话没有渠道,只能闭嘴。
每次议会有什么事,好像都跟大多数人无关一样,就那么十几个人坐在那里讨论来讨论去。
没有参与感,加入哈佛议会与不加入哈佛议会没有太大区别。
“尤其对于一部分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议会提供不了任何帮助,我们出去甚至不敢说自己是哈佛人,就怕哈佛不承认,怕自己是个笑话!”
布鲁克林说道。
“哈佛议会沦为了十几个人的玩具,这个本应为成员提供庇护与便利,让成员之间互相帮助,调解成员之间矛盾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