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我是谁?(4 / 4)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1592 字 2023-05-24

朱元璋现在需要的是消化这些思想,并处理一下朝廷事务。

马皇后走后。

朱元璋将奏疏拿来细细翻阅。轻轻扫了一眼,朱元璋皱起眉头来了。他发现,太子处置郭桓案,几乎与之前他的意见一模一样。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将一些法外加刑删掉了。

也不多。

大抵是所有死刑,都斩首而已。

不要以为死刑就是斩首,可以腰斩,可以五马分尸,可以凌迟处死。更不要说什么萱草充皮等等。

朱元璋这一点点好处还是要给的。

他此刻已经不在这一件事情,多费脑筋了。因为大明立即会有一场大变。只是该怎么变,而今还是不知道。他还等着何夕的反馈。正因为有这一场大变在即。

而今朝廷上很多大事都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毕竟很多处置都是临时性了。

最重要的无非是明年开春的北伐一战。

除此之外,朱元璋都是以为维系为主,其他事情都放一放。

郭桓案就是在放一放的事情上。

只是,太子不愿意放手,朱元璋就有一点奇怪了。他思量片刻,心中已经了然了,暗道:“太子这孩子,心思多。懂分寸。”只是想到这里,他心中忽然有一些黯然:“历史上,他早亡。或许就有心思太重的原因吧。”

朱元璋爱太子,群臣爱太子,诸位兄弟爱太子。

这种爱看上仅仅是太子仁孝那么简单吗?其实维系一个人关系不难,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赞誉。这种程度的维系就比较难了。

朱元璋将这个念头压下去,心中暗道:“这应该是宋濂的主意。”

他想到宋濂,就看了看,将宋濂的奏疏抽了出来,随手一翻,微微一愣。上面写的是宋濂请重开科举奏疏。

其实如果没有何夕出现,朱元璋不得不重开科举。因为,大明朝廷维系需要大量人才。而今朝廷人才缺口很大。这也代表着朱元璋放弃以国子监为首的学校人才培养制度,恢复到原来的科举制度之中。

这也是没有办法。

但是而今有了何夕,朱元璋有了新的选择。但是他不确定何夕会有什么好主意。想了想。将宋濂的奏疏,放在一边。

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