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军情(3 / 4)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1327 字 2023-05-24

之争,就是日本几十年前南北朝之乱的诱因,只是这一件事情并没有因为南朝覆灭而解决。不过是代表武士集团的足利家获胜而已。天皇与公卿还是有很多威望与权力的。

足利义满主动让渡权力。打造公武一体的大义名分,用这个大义名分来统合日本。虽然不能让天下大名服气,但是最少稳定了日本除却九州岛之外的其他大名。

并没有出现,大量大名叛变的情况。

足利义满作在危机时刻,让渡大量权力,统合日本,作为**手段,不可谓不高明。只是实力的差距,不会因为一点点手段而翻盘的。

让傅友德推进缓慢的是军队伤亡。

傅友德核心部众只有十几万明军,看上人不少。但是镇压高丽南部,镇压九州岛,最后其实没有几万人马。但是日本人口过千万。壮丁不少。日本的传统更有武士文化。所以统治阶级尚武,能战不能战是一回事,敢战不敢战是另外一回事。

决战傅友德并不怕。但是大量治安战,伤亡太大了。

说一句不客气话,一千装备齐全的明军,对万余日本军队,要战而胜之,并不难。一百个明军对一千日军,就由些困难了。但是一个明军即便装备齐全,一个打十个的可能也是不大的。

兵分的越散,明军的战斗力越弱。越是大战,战斗规模越大,明军的战斗力就越能发挥出来。

再加上,日本军队熟悉地形是本地人,又有本地人的支持,这种优势就更大。

其实这也是当初,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战斗力对比。

当初正面战场上,越是大会站,就越能发挥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反而敌后战场上,战斗规模小了。日本人与中国军队战损比才能下来。

只是日本人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并没有什么游击战的理论指导。

他们这种抵抗不过是自发的而已。并不是很难对对付

当然了,傅友德多次请兵之后,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日本战场,并不是大明的战略重心所在。不可能派出更多军队了。傅友德才有这样的想法。

大量征召高丽人,还有征召九州日本人。让他们去治安战。明军作为决战力量监督前线的军队。让他们不敢反水就行。

反正高丽人与日本人死得越多越好。

毕竟,两国传承千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