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九十一章(3 / 5)

礼,“我家主君有书信呈奉太守。”

听到“太守”这个词时,这个文士皱了皱眉,但他还是点了点头,“信在何处?”

……第一句话居然不是问他千里迢迢来此,一路辛苦。

李二腹诽了一句,但面上不显,仍然恭恭敬敬地从怀中将信掏出,递了上去。

文士接过打开,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这段时间里,李二又开始用眼睛余光看起了小屋内的摆设。

尽管这人是琅琊世家出身,又官至郡守,但这屋子的确破旧极了,缺了脚的香炉,垫了石砖的案几,还有裁掉一半的竹席,就连架子上的陶杯也是缺了口的。

他口渴得很,但又不敢说,这位诸葛先生还想不起来命人为他倒水,真是呆极了。

“你家主君我是记得的,”诸葛郡守终于看完了那封信,重新将目光转向了他,“那位将军不过弱冠之年,已是别驾,真是了不起。”

“一别经年,我家主君一直挂念着太守。”李二乖巧地应了一句。

“不过萍水相逢罢了,”诸葛玄将那封信轻轻地丢在了案几上,“他劝我随你们一同回徐州,可我为何要回?”

……为何要回?

……你老人家的太守府什么情形,难道你自己看不出来吗?还要人劝吗?不搭台阶就不准备下吗?

李二虽然腹诽得更厉害,但脸上也更恭敬了,他是惯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虽然只是个黔首,但此时渐渐摸索出一点对付诸葛玄的套路来,连忙殷勤道:

“徐州现在很是太平,许多琅琊的百姓和士人都回去了!但我家将军自从与先生一别,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先生,认为只有先生这样的大才,才能帮助刘使君,治理好琅琊啊……”

陆悬鱼根本没跟他说这些。

李二完全是自作主张的。

但他十分笃定,他说的这些话**不离十,反正只要能给诸葛玄忽悠回去,还怕他长了腿又跑了吗?

况且他那位主君什么都好,就是笨嘴拙舌得实在过分了些,这些话说不定就是她心中所想,硬是没说出来的。

诸葛玄似乎愣了一会儿,脸上便浮现出了犹豫的神色。

正当李二以为这事就稳了的时候,他忽然开口了。

“刘荆州授我豫章太守之职,”他说,“我怎能弃他而去?”

……这么个太守?

……瞧不起谁呢?

李二心中一急,有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