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这行没有后来者居上(2 / 3)

已经名存实亡,很多人都在找工作,直接迁过来即可。

至于文件?一元制造投资本地这么久了,把标准形式改一下内容即可,本地人几乎都可以适应。

至于翻译和各种对接,两家人坐在一起,告诉都需要做什么就可以,没必要让两伙人产生非必要的隔阂,毕竟钱自己已经拿到手了。

“这样吧,我们找下本地的高校,和他们做一下联合培养。这部分人以后作为我们在本地的服务人员,工资比国内来人会便宜很多。”

“另外专人专用,不让这帮人做全才。另外这些人一旦完成培训我们可以给安排进入这些大型企业进行工作,这些都是噱头。”

<div class="contentadv"> “适当的招聘一些大学的教师,或者一些中小学教师进来也是可以的,这帮人更容易进行沟通交流。另外有去过莫斯科经验的文职人员也可以过来,我们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员。”

“国内很多联合培养的例子,我们都可以从国内引过来。我们的电子产品很多,每一份上面都要打上我们的标志,让我们的企业形象在本地深入人心。”

这次任务绝对不简单,引入大型企业进入本地,季东来知道一旦开头干好了,以后订单会不断的。

别个不说,制造业大国的发展惯性是停不下来的,一旦国内满了,就要外溢。必须为这些外溢的资本找到合适的土壤,很多人想要落户本地都需要严格的服务,做好了,一元制造就能够吃这碗饭。

而且这种业务,是越吃越熟练,初期的沉没成本季东来已经支付过了,现在就是纯粹的享受红利。

而且最重要的是,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所谓的后来者居上的事情发生。因为对新环境的开发来说,都是递增性质的,一穷二白的人超越不起。

“好想法,我马上去办。我建议在中亚五国都采取这种措施,让我们的影响再次扩大,我有种预感,这次项目成功实施会孵化出一堆项目,而且都需要我们的服务,季总,等着收钱吧,咯咯。”

季东来的思路还是走在了胡馨予的前面,对方惊叹之余信心满满的对着季东来嫣然一笑,季东来不置可否。

接下来的日子里是胡馨予最忙的一段时间,一元制造的人需要两面盯着。

金煤集团的领导是那种十分刻板的人物,班吉这边不达到标准是绝对不纳入企业合作名录的,达到了合作要求又要进行各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