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七章 陈氏子弟(2 / 4)

杨铭没有帮多大忙。

陈叔宝的长子次子,都已经过世了,如今三儿子陈彦最大,比陈淑仪小一岁,旧陈时被封为永嘉王,如今只是大隋吏部的一个候补吏,什么时候能做官,得看他前面排了多少人。

杨铭今年二十三岁,陈淑仪比她大四岁,二十七(前文少算了一岁,已经改了),那么陈彦就是二十六。

“来京师也有两年了吧?”杨铭问道:“若是拮据,只管开口,我这边必然帮忙。”

“不敢不敢,”陈彦赶忙道:“家资虽薄,仍能勉强度日,太子厚爱,草民心领了。”

陈叔宝的家产,都在老四陈渊手里,陈彦是没有钱的,但老陈家终究也是旧陈皇室,南方那边有不少田亩,人家这个勉强度日跟老百姓的勉强度日,那是两回事。

老百姓夜晚照明,靠的是月亮,人家至少灯油火烛都不缺,晚上还能看书,老百姓晚上只有聊天和羞羞两个项目。

杨铭笑道:“承懿(陈彦字)正值盛年,久居京师难免荒废,我近年政务繁重,没有机会安置你们,今日便趁此时机,给大家谋划一个前程。”

说着,杨铭令千牛备身独孤凌云,前往吏部调阅候补名单。

堂内的陈家子弟,内心已经抑制不住的兴奋起来了。

眼下太子监国,给他们安排点差事,那真是举手之劳,何况淑仪得宠,又知他们心意,有淑仪在旁,他们的事情就会更好办。

柳敬言也给陈淑仪使了一个眼色,陈淑仪还了一个“收到”的眼神。

杨铭安排老陈家,很容易,但是有时候也得注意舆论,眼下趁着陈淑仪怀孕大肆安排陈家子弟,在其他人看来,这是赏赐,无可厚非,阻力就会很小。

吏部候补,那是要排队的,而且插队的很多,谁家有本事,谁家的子弟先上,所以说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很难做,稍有不慎就得罪人。

而杨铭也无需担心老爹会反对,因为他们爷俩的**方向是一样的,都是重用南人,“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这道圣旨,可是人家杨广下的。

吏部侍郎崔君肃,亲自带着候补名单来了,因为他怕杨铭看起来费劲,由他在一旁详解会很方便。

陈家子弟纷纷起身,朝崔君肃行弟子礼,毕竟是正三品的大佬。

崔君肃一一客气的微笑还礼。

换成其它地方,崔君肃正眼都不会看他们一眼,但是在这里,很明显论与太子亲近关系的话,他不如陈家这帮人。